【名医专访】毛友生医生:临床与科研并重 方能医道自然成

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18-09-09 15:13

国内顶尖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及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外科治疗权威专家;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国际食管疾病协会主席……这些称谓反映了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毛友生主任医师的辉煌成就和荣誉的一个侧面。而这次采访后,我们看到这些光环背后是34年来对医学技术不断探索的执着追求,是近十年来周末无休,坚持在全国各地巡讲,向业界同仁传播知识的无私奉献;是不分昼夜无影灯下的坚守,平均每年完成500台左右手术的同时,依然主持和参与多项大型临床科研项目的努力坚持。

不忘初心 练就高超临床技艺

当问及为何会选择学医时,毛友生教授的回答特别简单朴实:“我从小就觉得医生可以帮助很多人解除病痛,因此,从小就立志想当医生。高考填报志愿时,连续报了三所医学类院校。”1979年,毛友生教授如愿进入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习,潜心苦读5载,1984年以全校第五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分配来北京工作。对外科情有独钟的毛友生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当时久负盛名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胸外科,师从胸外科一代宗师黄国俊教授。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参加工作34年来,毛友生教授早已从初出茅庐的住院医师蜕变为享誉国内外的胸外科权威专家,但毛友生教授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初心从未改变。毛友生教授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面对每一个患者、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用规范的操作做好每一台手术。生死相系,性命相托,如履薄冰,手术中从不敢有一丝懈怠;作为术者即便有时可能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也要恪尽职守,以救治和延长患者的生命为己任,将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这些体现在外科手术治疗精心、规范的手术操作之中,也体现在对每一位危重病人的救治当中;在肺癌和食管癌手术中的清扫淋巴结方面,毛友生教授都会非常仔细和规范地清扫,尽可能减少转移复发的可能,忘记了身体的疲惫。

在采访中毛友生教授用做事喜欢“一板一眼”来调侃自己,而就是这种“一板一眼”的规范操作和严谨认真行医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多年养成的“术前严谨详细评估病情,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勤于观察处置”的良好习惯,使得毛友生教授治疗过的病人的并发症非常少。

学成归来 率先开启微创小切口手术时代

微创,顾名思义就是创伤少,是指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手术,优点是创伤少、疼痛轻、恢复快。虽然微创手术现在已逐渐成为大型医院的常规术式,回顾历史,微创外科的出现以及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而我国,则是在2000年以后逐步开始微创小切口手术,2008年以后,全腔镜手术才逐渐地推广应用,2010年前后,肺癌的腔镜手术在全国逐渐普及。

而毛友生教授是最早一批在国内使用并推广微创小切口、微创胸腔镜手术的先行者。1997年秋天,毛友生教授获得国际抗癌联盟(UICC)奖学金赴美国马利兰大学医学院心胸外科和Greenebaum肿瘤中心进修学习,主要进修学习胸部不断肌肉肋骨小切口和胸腔镜微创技术及肿瘤的综合治疗等。1999年学成回国,毛友生教授率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实施不断肌肉肋骨小切口治疗肺癌、食管癌等各种胸部肿瘤微创小切口手术。2008年在该院带头尝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和食管癌等各种胸部肿瘤。迄今为止,经毛友生教授采用微创治疗的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的患者已逾两千余例,在微创手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国内开展微创小切口和胸腔镜微创胸部肿瘤手术的先行者,在每年举办的相关大型会议和学习班通过手术室演示、手把手教学传道受业,对微创技术在本科室和本行业内的开展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毛友生教授表示,微创的技术虽有难度,尤其是食管癌的微创手术学习曲线更长,但只要肯花心思去研究和不断磨练都可以掌握,而手术的差别除技术方面外,还有上面谈到的操作的规范性。

而对于很多人关心的有关微创小切口和胸腔镜手术能否彻底切除病变和清扫干净所有淋巴结的担忧,毛友生教授指出:“现在的微创技术越来越成熟,高清胸腔镜配合超声刀、电钩等辅助设备在胸壁打1—4个小孔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手术,让患者免受开大刀之苦。高清胸腔镜的使用,在胸腔里的局部照明和操作,甚至比常规开胸手术操作起来视野更清楚、更方便快捷、出血更少、淋巴结清扫也更干净。”

潜心学问 实现科研和临床双丰收

医者,治病救人是天职,敬畏生命是天道。我们普通人对医生的最大渴望就是医术精湛,甚至于希望每位医生都是杏林圣手,面对任何疑难杂症都可以做到妙手回春。而在毛友生教授看来,一名真正的“大”医生,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技术解决患者问题之外,还应该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竭尽所能、潜心研究去攻克目前的医学难题,为医学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研究和探索,离不开每代人的积累、发展和传承。

从医以来,毛友生教授一直坚持临床和科研“两手抓”。在美国进修学习期间三次论文入选并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肺癌和食管癌研究,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多中心协作研究”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网络平台的食管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示范研究”。已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参与编写《胸部肿瘤学》及《临床肿瘤学》两部著作(第一副主编)。

近年由毛友生教授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食管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示范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外科手术治疗领域存在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如食管癌左右胸入路的选择与比较;常规开胸与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比较;胸腹二野与颈胸腹三野淋巴结的清扫比较;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模式的选择与比较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目前研究基本结束,未来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食管癌的治疗产生重要影响。自2009年以来,作为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的前两任秘书长,毛友生教授每年要参与10-12次全国食管癌规范化诊治巡讲,推广和普及最佳的食管癌治疗理念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技术。十年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奔波在外,走遍了除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但是看到全国由过去的约90%食管癌经左胸入路治疗,到目前70%—80%的食管癌手术已转成右胸入路和腔镜手术治疗,手术的规范性已有了明显进步,毛友生教授说这一切辛劳都非常值得。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毛友生教授在行医、治学这条道路上的榜样就是自己的导师——享誉世界的、我国胸部外科学和胸部肿瘤学奠基人黄国俊教授,毛友生教授谨记老师“尊重事实、科学严谨”的谆谆教诲。他提到其中一件小事“读硕士的时候,黄国俊老师让我做肺功能的研究,我做出来的数据跟文献报道的不完全一样,后来我就去问他为什么不一样?黄国俊老师很严肃地说,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你做的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为什么要与别人做的一模一样呢?做学问一定要客观,这就是黄国俊老师对我的要求”,之后便成为了毛友生教授的自我要求。

回忆起与黄国俊教授的师生情意,毛友生教授非常激动,他说自己非常幸运成为了黄国俊老师最后招收的一届硕士生,从黄国俊老师身上学到的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做学问的规范,受益终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谈及自己从医三十多年最大的感受,毛友生教授说:“做外科医生,尤其胸外科医生,虽然很辛苦,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但是把病人治好的那一刻是真的很幸福。”

发表媒体: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