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继辉教授系列研究揭秘胰腺癌细胞缘何“步步为营,无坚不摧”
新年伊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郝继辉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已及肿瘤学权威期刊《Cancer Research》上连续发文,从不同角度阐明胰腺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1.免疫调节因子IL-35在胰腺癌血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其对于患者预后和肿瘤转移治疗的意义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102193
IL-35是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课题组首次发现IL-35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异常表达,联合临床资料揭示了IL-35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通过体内体外黏附实验发现IL-35过表达促进了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穿出血管,机制上IL-35通过gp130-STAT1信号通路上调ICAM1介导此过程。
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IL-35可能成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分子标记,同时也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该结果已被国际综合性期刊的顶级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接受(影响因子:11.329)。
2. ESE3——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因子显著抑制胰腺癌转移发生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923832
ESE3是ETS 家族的一个转录因子,在许多上皮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郝继辉教授首次揭示了ESE3在胰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显著抑癌作用。
临床组织水平研究中,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胰腺导管腺癌细胞中的 E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关联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提示,ESE3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袭呈现显著负相关,低表达ESE3的胰腺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率和整体生存率显著下降。在体外细胞功能试验中,他们发现下调ESE3的表达能够促进 PDAC细胞的运动,进一步在胰腺癌原位小鼠模型体内,同样观察到ESE3降表达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通过深入分析其内在机制,他们揭示了在胰腺癌细胞中 ESE3作为转录因子,可以通过直接在转录激活 E-cadherin 表达,来抑制 PDAC 转移,而胰腺癌中ESE3的表达缺失则促进了肿瘤侵袭迁移的发生。该研究为遏制胰腺癌侵袭和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该结果已被肿瘤学权威杂志《CANCER RESEARCH》接受(影响因子:8.556)。
3. 胰腺癌代谢相关蛋白IGFBP2参与胰腺癌侵袭迁移的机制探讨,揭示代谢相关蛋白参与肿瘤细胞EMT新机制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659045
侵袭转移是影响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生物学行为,课题组研究IGFBP2蛋白在胰腺癌患者配对血清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联合临床资料首次揭示了IGFBP2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通过观察IGFBP2高表达引起胰腺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发现IGFBP2可能在胰腺癌中诱导EMT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对cDNA微阵列数据的分析,预测IGFBP2过表达后转移相关的激活信号通路为NF-κB,并通过试验验证NF-κB的激活,进一步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IKKβ敲除细胞系,并结合相关抑制剂的使用明确了IGFBP2激活NF-kB的机制。
该结果已被肿瘤学权威杂志《CANCER RESEARCH》接受(影响因子:8.556)。
供稿|胰腺肿瘤科 王秀超
编辑|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