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纪实 |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

文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18-07-19 21:08

近日,在手术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成功完成首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内镜下完整切除较大块病变的技术,主要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该技术最早兴起于日本,在内镜下微创切除大块病变,避免了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生活质量高、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内地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均能开展,相当一部分早期消化道肿瘤和癌前病变的病人获益,并随之衍生了若干新技术,如黏膜下肿物挖除术、隧道技术等等,治疗的适应症随之扩大。

近几年,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已经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早期发现胃癌前病变及时治疗,能够预防胃癌的发生,而早期胃癌发现后能够获得根治、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消化道早期癌知识的普及,接受内镜筛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使得更多的早期癌患者得以发现并得到根治。

但是,由于西藏自治区内镜发展水平、人们观念的限制,西藏自治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率不高,往往患者来诊时都已经是中晚期肿瘤,合并淋巴结转移,根本谈不上内镜下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人们健康卫生观点的改变,能够接受胃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的患者越来越多,癌前病变和早癌的发现成为可能。

这位藏族男性患者桑吉(化名),今年66岁,因“间断上腹胀、反酸2个月”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胃窦一扁平隆起型肿物,大小约3cm,病理提示腺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需要及时干预治疗的,而且,以往的经验显示,胃镜点状活检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切除后大病理可能会发现部分组织癌变。因此,这例患者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术前,次仁央金主任和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李军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染色和超声胃镜检查,最终确定病变仍位于黏膜层。经过对术前内镜检查、CT结果等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后,认为尽管病变比较大,但仍然可以进行内镜下ESD切除,从而避免手术。

经过周密的准备,并在确定手术时间上一波三折之后,7月9日,在手麻科的通力配合下,消化科援藏专家李军成功完成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首例ESD切除早期胃癌治疗。

术中,李军克服了近日生病体力不佳、器械不全等困难,顺利完整的切除了病变组织。术后切除组织送到病理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逐步恢复饮食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术后病理显示,病变部分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没有超出黏膜层,各侧切缘及底切缘均未见病变,内镜下已经完整切除,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

相信随着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新观念带到西藏地区,能够造福更多的藏族人民。

文 | “组团式”援藏专家、北医三院消化科 李军

编辑 | 孙静

北医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