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癌症地图”公布,没有无缘无故的癌症,只有这些你忽略了的习惯
国家癌症中心
发布了最新的
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根据数据
总结出了一份全国癌症地图
即全国各区域的高发癌症类型
东北上榜
(数据来源:2018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一、C位出道的肺癌
是被“气”出来的
报告显示: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居男性发病率的首位和女性发病率的第二位。
我们都知道,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头号杀手”,所以不难理解它居男性发病率的首位。
其次,装修房间产生的污染、煤气、燃气、汽车尾气也可导致肺癌。
但是,为什么肺癌居女性发病率的第2位呢?
因为她们经常做这件小事——做家务!
厨房油烟是导致女性患上肺癌的重要因素,因为厨房油烟中有2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苯丙芘、挥发性亚硝胺、杂环胺类化合物等致癌物。另外,无论是煤饼还是液化气,燃烧时都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同样有可能引发肺癌。
建议
1、厨房构造要利于通风,在厨房与客厅之间最好隔一道门,以免厨房产生的油烟扩散到客厅。
2、应合理使用抽油烟机,一定要在开火时就把抽油烟机打开;炒完菜后还要让抽油烟机再抽3~5分钟,以便完全吸走有害物质。
3、打扫房间请带好口罩防护,并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有利于洗掉微小颗粒。
二、胃癌
多是“吃”出来的
预防胃癌要记住“16字箴言”:健康生活,防患未然;定期筛查,积极治疗。
具体来说就是克服不良饮食习惯,少吃煎、烤、炸、腌制、高盐、霉变、过烫的食物;少吃高“钠”加工食品,如火腿肠、话梅等。多吃新鲜果蔬,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同时多做运动。
不管怎么样,建议40岁以上者每一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有家族遗传史者可咨询遗传学专业人员;胃切除术后病人要定期复查,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癌前病变人群必须积极治疗。
三、结直肠癌
多是“享受”引起的
大肠癌是种富贵病,吃得越多,吃得越好,肠道的排泄压力越大。要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粗粮最好占主食的1/3。
除此之外,长期缺乏睡眠缺乏也容易导致肠癌,科学家做了一项针对1240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参试者进行的研究。
结果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患者发生肠道息肉的危险增加50%,肠道息肉其实就是肠癌的早期。
一项简单易行、费用低廉且无创伤的检查很容易发现早期肠癌,但是却被很多人排斥,那就是——直肠指检,也叫肛门指检,简单说,就是医生把手指头塞进患者的肛门里,做检查~
四、肝癌
多是“作”出来的
肝癌的高发年龄在 40 岁以后,其中又以中老年人居多,五六十岁是肝癌的高发年龄段,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黄曲霉素是肝癌最爱。简单来说,不吃腐烂、霉变食物,尤其是花生、核桃、瓜子等坚果类,以及红薯、甘蔗等。
除了食物还有用具:筷子用久了会有些裂缝、小毛刺,这样难免有食物残渣残留在上面。一旦筷子上的食物残渣发霉了,即使100℃的消毒柜也束手无策。
建议
1、建议洗完的筷子小头朝上大头朝下,让它晾干,否则在筷子篓里潮湿加上炎热就很容易发霉,进而感染黄曲菌,分泌黄曲霉毒素。
2、建议竹筷子半年就更换一次,或选择树脂材料的筷子,表面光滑,不容易有食物残留在上面,金属材质的筷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别为了所谓的“浪费”而消耗健康,该丢的就丢掉。
五、乳腺癌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也是预防和治疗明确有效的肿瘤之一。
乳房大小与患乳腺癌的风险无关,即使是男性也会患上乳腺癌。
肥胖、超重会加大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特别是绝经后,或到了晚年体重飙升时。
有些女性工作压力大、抽烟、酗酒、缺乏运动、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也更高。
建议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或减少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六、那些听了
想打人的致癌因素
其实,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癌症真的就和饮食、习惯、卫生等因素息息相关。
但是呢,也经常出一些“听了就想打人”的致癌因素。
1、身高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日前共同发布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下文简称为《报告》)。第一版和第二版分别发布于1997年和2007年,差不多每十年发布一次。
其中,“身高越高,越易得癌”大概是《报告》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了。
美国纽约大学研究发现,身高每增高10厘米,患癌风险增加13%。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发现,身高1.82米的男士患前列腺癌风险,要比身高1.76米的男士高21%。
《报告》证据显示,个子高和8种癌症关系密切,比如皮肤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2、含砷水
这又是一种什么水呢?
砷是一种金属元素,其氧化物就是人们熟知的砒霜。
《报告》指出,长期接触或饮用含有砷的水,与肺癌、肝癌、皮肤癌、膀胱癌的发生有关。
专家指出,我国规定饮用水中砷最高浓度为0.04毫克/升,这一标准比欧美、国际更加严格。相对来说,城市饮用水更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则需引起重视。
大多数致癌因素,都可从我们的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防范。
美食 VS 健康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你怎么选?
来源: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编辑|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