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教授专访:奥沙利铂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思考

文 / 医脉通肿瘤科
2018-06-06 21:07

导读

2018年6月5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就此结束。这一天最让大家期待的就是结直肠专场口头报告,医脉通特地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功教授,给大家分享今年的结直肠癌看点,以下是详细内容。

去年的IDEA研究引爆ASCO结直肠癌专场,还被写进多个指南,今年关于这个研究的争议依然存在,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

陈功教授:大家好。确实,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依然有很多专家关注和讨论IDEA研究。

6月2日举行了一个名为“群体化治疗跟个体化治疗”的教育专场,华人学者孙伟劲教授在此专场中提到了临床中如何利用IDEA研究数据的问题。他的观点是:对于低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来讲,可能3个月的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就够了,对于高危患者,要努力让病人完成6个月的治疗。

本次ASCO的主题是“拓展精准医学领域”,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在我们还不能做到用分子指标来做完整的精准医学时,用临床特征把病人分成不同的群体,以实现临床上治疗的相对精准化,我非常认同这种做法。

在6月5号早上的“教授有约”专场,再次以学术辩论的形式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关于3个月和6个月还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

我们在临床实践当中总会疑问:IDEA研究的分层是不是最优的呢?结果恐怕不尽然。很明显,单纯依靠TNM分期不能满足精准分期的需求,我们如何将临床的高危因素应用到精准分层当中去,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IDEA研究已经在改变指南了,不论是NCCN指南、ESMO指南还是国内刚更新的2018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都推荐Ⅲ期患者分层治疗。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也专门组织医生研讨,要求在我们中心达成共识,既考虑肿瘤危险度,也考虑患者的治疗意愿,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案来做个体化的辅助治疗模式。总的来说IDEA研究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很重大的,已经在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

今年ASCO上另一个让大家关注的问题是“奥沙利铂在局部进展性直肠癌新辅助治疗里面到底有没有价值”,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陈功教授:在今年ASCO年会上报道了2个研究,从主要终点来看都是阴性研究。

一个是来自于欧洲以德国为主的PETACC-6研究(详细内容请看本公众号今日第2条),是在卡培他滨的基础上,在术前同步放化疗中加上每周60mg/m2的奥沙利铂。PETACC-6所有的研究终点都是阴性,不管PCR率、局部复发率还有三年DFS跟OS都没有改变,提示奥沙利铂的加入并没有带来生存的获益。

另外一个研究,就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在2015年曾经大会报告过的FOWARC研究(详细内容请看本公众号今日第3条)。这个研究也是在以5-FU静脉输注作为增敏剂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使用的是FOLFOX的模式)对比单纯FOLFOX模式的对照组,来探讨在术前放化疗中哪一组更优的问题。

2015年FOWARC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终点PCR率是阳性结果,加了奥沙利铂以后PCR率从14%提高到28%,翻了一倍,所以我们对今年公布的生存结果非常期待。但是最后结果显示,FOWARC研究的三年DFS也是阴性的,奥沙利铂的加入并没有带来生存获益,同时3个组的局部复发率也都一样。

如果以OS或者DFS改善为目标,就目前的结果来看,奥沙利铂在术前的应用好像没有更多的证据。但是如果追求的是PCR率,奥沙利铂全身化疗的模式联合放疗可能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我想要分开来看这2个研究结果。

另一方面来看,这2个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同的治疗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研究。西方的PETACC-6研究是将奥沙利铂当作放疗增敏剂来使用,在国内的几个中心开展的研究都是把奥沙利铂加入到全身化疗方案当中去再与放疗同步,这当中是否会存在什么差别?我觉得这很值得我们探索与期待。

总的来说,可能这2个研究对临床实践不会改变太多。如果再结合其他的报告,比如韩国的ADORE研究(详细内容请看本公众号今日第5条),研究显示在术前同步放化疗后,术后的辅助化疗里面加入奥沙利铂能带来生存获益的。有可能奥沙利铂带来的获益更偏向于术后辅助化疗,但术前化疗加入奥沙利铂是否获益,可能还需要更多研究和探讨。

今年的ASCO就此告一段落,但医脉通的学术传递不会停止,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医脉通的2018 ASCO 专题,我们将继续为您送上更多的专家采访和研究解读~

1. 2018 ASCO | 陈功教授: 结直肠癌看点指南——“壁报展览及讨论日”

2. 2018 ASCO | 陈功教授:高效学习,从读懂摘要编号开始

3. 吴一龙教授专访:KEYNOTE-042重磅发布,“去化疗时代”是否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