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患上这一种癌症,其实做手术不用那么急!
如果没有参加单位体检,28岁的小杨最近的日子过得会快乐很多。
甲状腺彩超中发现了的那个约3mm*5mm大小的阴影,报告上“甲状腺结节,考虑恶性” 的一行字,打破了一家人生活的平静,让他心惊肉跳、寝食难安。
到医院彩超复检、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穿刺活检、基因检测……一系列检查下来,结果确认是甲状腺乳头状癌。
“医生,请给我做手术切除!” 这是小杨在拿到诊断结果后的第一反应。
可是医生告诉小杨,做手术要排队至少半年,小杨一下子急懵了:要等半年?癌症怎么能拖呢?迅速恶化怎么办?
尽管医生反复向他解释,他的结节并不算大(直径5mm以下)、甲状腺功能正常,是可以暂时进行观察随访的,手术并没有那么急迫,但小杨还是放不下心。
不做手术,小杨感觉就像身体里始终有个“定时炸弹”,从此吃不好、睡不好,工作时也集中不了注意力。
家人到处托人挂号、打听别的办法——
有人建议小杨花钱找人加床;
有人建议他“吃中药先控制着”;
甚至有的医院说,小杨的甲状腺结节小,可以不做手术,改做消融……
“我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种种说法,小杨又迷茫又忧心忡忡。
““不管是不是癌症都想做手术,而且马上、立刻、一分钟都不想等,这种患者真的很多。
“我每次门诊除了看病,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释说服患者不要冲动、不要焦虑,不要‘病急乱投医’之下选择不合理的治疗方案。”专家说。”
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其实95%都不需要管”
长期被大量焦虑的患者淹没,总是奔波在阻止患者做出各种过激选择的路上 ——这是许多甲状腺外科医生们的共同烦恼。
他们烦恼的根源,来自于当下甲状腺筛查的高度便利——花1分钟做个B超,就能让甲状腺里几乎所有微小的病变都无所遁形。
但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透明”也不全是好事——不必要地放大了对患癌的恐惧。
“目前在常规的健康体检中,甲状腺小结节的筛出率在30%左右,” 专家说,“而只要一看到‘结节’二字,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往癌症上想,所以才有这么多人陷入焦虑。”
结节, 指的是生物体表面或内部组织中圆形的小突起,既不代表良性也不代表恶性,是个中性词。
专家表示,在体检筛出的甲状腺结节中,95%都是“不需要管”的 ,也就是不需要提防、不需要治疗。
“只有5%的结节,我们会建议患者先跟踪、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真正需要手术这一步的,是很少一部分。”
小贴士
什么样的甲状腺结节需要就医?
如果甲状腺的体检报告上有这样的字眼,应该引起警觉,尽快到医院去就诊:
1、甲状腺结节4级以上
2、边界不清
3、微小钙化灶
4、高度怀疑甲状腺癌
远离不规范诊疗的第一步:
确认过眼神 找个对的医生
就算患者知道“95%的甲状腺结节都不需要管”这样的统计数据,还是不足以让他安下心来的。如何来判断,他究竟属不属于那不幸的5%呢?
“绝大部分的患者,所依赖的还是医生的判断和指导,所以一定要从一开始就选择有实力的正规医院,找经验丰富的医生,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方案, 否则后患无穷,”李志辉强调。
对甲状腺结节不规范的治疗,危害到底有多大?
盲目“消融”
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简单来说就是把针头穿刺到结节部位,然后用相对高温把结节“烧死”。
专家表示,消融术并不能完全清扫病变细胞,所以对于可手术的甲状腺癌,消融术不但不能根治癌症,可能会造成肿瘤残留以及达不到对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的作用。
只有晚期无法手术的甲状腺癌,才会考虑通过射频消融去减少肿瘤组织,延长患者生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我遇到过不少甲状腺癌的患者,明明是可以手术的,却已经在其他医疗机构做了消融治疗,对二次补救性手术造成极大的困难,让患者和手术医生也承受了极大的手术风险,这样的治疗方案在我看来是不太负责的。”
病急乱投医
曾有一名患者和小杨一样,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在排队手术的几个月中,因为等得实在焦虑,瞒着医生偷偷开始吃中药。
好不容易排到了床,入院一检查,肝功里转氨酶一项高达1000多!
“我不知道他到底吃了什么中药,手术肯定是没法做了,先出院养肝吧,养好了再重新排队! ”
专家表示,甲状腺癌和其他癌症相比起来,确实康复率更高、生存期更长,但前提是接受规范化的治疗。“甲状腺癌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案。”
甲状腺癌手术:真的等得起吗?
“能等的才会让患者等,不能等的有绿色通道。”
在医院,甲状腺癌手术是公认的难排队,等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患者比比皆是。很多患者像小杨一样,在漫长的等待中焦虑发愁、甚至失去信心,才会不理智地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我们建议‘等’的患者,那就是等得起的。真正需要马上手术的患者,医生是不会把他们置于危险之中的,请患者相信医生。”
专家介绍,即使甲状腺结节被确诊是恶性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不需要马上手术。
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是分化型癌,因为其分化程度很高,细胞形态几乎接近正常,所以生长很缓慢,可以几年、十年潜伏在人体内,不像其他恶性肿瘤生长很快,也相对稳定、听话。
甚至部分低危险组的患者,可以长期观察而不需手术。
“在定期随访观察的前提下,等待的风险是可控的,患者不用太担心。一旦发现病情转危,需要尽快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