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丨我院开展“缅怀先辈,砥砺前行”主题教育活动

文 / 广医一院
2018-04-04 20:22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在清明节前夕,我院组织开展了“缅怀先辈,砥砺前行”清明追思系列活动,以特殊的方式,向曾经为医院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表示致敬。

瞻仰李迎汉教授铜像

4月4日清早,胸外科学科带头人、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带领我院胸外科团队一同来到李迎汉院长铜像前,向工人医院副院长、著名外科专家李迎汉教授鞠躬致敬,并敬送鲜花。

何建行教授深情讲述老院长、外科主任李迎汉的故事

呼研所第三党支部书记、肿瘤外科副主任刘君教授主持活动

缅怀先辈,砥砺前行

4月4日下午,“缅怀先辈,砥砺前行”主题教育活动在我院医技楼八楼会议室举行,医院党委黎毅敏书记、何建行院长、党委委员刘宇平副院长及各党支部代表、青年团员代表等参加了活动,何建行院长带领大家怀着感恩之情,一同回顾了医院百年历史,追忆了发展史册上的名人轶事,将名医大家的故事娓娓道来。

何院长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先辈们的努力与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爱精诚”,号召全院职工向为医院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医院党委黎毅敏书记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铭记历史、将老一辈优良传统传承与发扬,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愿大医精神薪火相传”!

工人医院首任院长:廖似光

廖似光(1911年4月-2004年7月),原名廖娇, 出生在惠阳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在少年时期,她就有一颗“革命”的心,积极参加地下党团活动,成为村里第一批共青团员。之后,廖似光同志参加了反围剿、扩红、支前等工作,并随着红军队伍,踏上了长征的征途。在革命过程中,廖似光同志痛失两个孩子。

几历生死,支撑廖似光同志摆脱死亡的就是对生命的不舍。自爱,就是不惧怕牺牲但珍惜生命。在革命过程中,她多次凭借过人的机智与胆量,逃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她作为广州市总工会第一任主席,筹办起广州市工人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无论在长征路上、抗战统一战线的前沿,还是在解放战争的南征北战,伴随廖似光同志的每一步路程,就是顽强的坚持。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她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严峻的考验,完成了组织托付的各项任务,成为战场中的“铿锵玫瑰”。而在之后经历的政治磨难中,她依旧自强不息,从不气馁,她始终认为,工作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作为党员,首先是要坚持工作。

廖似光同志用自己的一生,印证了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忠诚,一位勤劳、坚韧客家女人自爱、自尊、自强的历程。

大爱无声惜细流:

儿科专家张梦石

张梦石(1907年12月-2001年),广东揭西县人,中共党员,一等一级教授。1933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曾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代院长,广州市儿童医院院长,我院儿科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前身)教授、院长等职。兼任省、市科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州分会副会长,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身为院长,张梦石同志会弯腰捡一个废纸片,用行动告诉医护人员什么是“净”;身为老师,他会细看每张X光片,认真得让年轻学生惭愧;身为老专家,他还会像慈祥的祖父一样,“变戏法”哄每个孩子乖乖打针吃药……“泉眼无声惜细流”,从这位著名儿科专家、一级教授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医者的深沉大爱。

近半个世纪以来,张梦石一直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儿科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机理、病理、诊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麻痹症等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他经常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后辈:“医生,对于病人,对于科学,对于生命,都是容不得半点闪失和差错的,否则酿造的遗憾不仅是对自己的责难,更是病人的灾难!”

退休后,张梦石同志依然忠诚履行着医生的职责,无论多忙,都会热心接待前来就诊或咨询的人们;电话一响,如有需要还会义不容辞地坐车前往病人家里。

爱洒人间:外科名家李迎汉

李迎汉(1915年12月-1969年),广东省台山县人,中共党员,一等二级教授。逝世前任广州市工人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他在医学界知名度很高,是著名的外科专家,历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常务理事、外科学会委员、广州市卫生协会委员、广州市卫生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编辑等职务。

1955年起,6次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工作者,1964年被评为广州市五好职工,1955年被评为广东省工交系统劳动模范,1956年出席全国军烈属复退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和1960年出席全国群英会,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历任广州市工人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广州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广州市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李迎汉教授的“主动脉弓全弓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成果荣获二等奖。其实,李迎汉作为全国工交战线群英会特邀代表(1959年),作为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代表(1960年),曾经多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来自南国羊城的医务工作者,李迎汉是享有这一殊荣的第一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迎汉的成就是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1959年他为一对腹粘连的连体婴儿进行分离术获得成功。在此之前,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世界文献报道还不到10例;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展的主动脉弓全弓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在当时中南地区乃至全国均居领先地位;

·双侧肾上腺嗜酷性细胞瘤一期手术的成功是全国首创;

·在他的倡议领导下,医院创造性地使用低温麻醉抢救严重脑外伤患者获得成功,普遍开展脾肾静脉吻合术、肝脏部分切除术、空肠代胃术、直肠代膀脱等手术;

·他参加了抢救青年女工向秀丽烈士、战斗英雄麦贤得的手术。

尽管李迎汉同志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他依然用平和的心态教导自己的学生:“我们当医生的求什么呢?求的是人人有病有得医,医得好,此外夫复何求?”朴实的话语,却何等振聋发聩。

穿白大褂的中国天使:

心血管内科张绍景

张绍景(1916年3月-2006年),广东中山市人,中共党员。历任内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曾任广东、广州内科学会副主委、广东老年学会副主委、广州市科协委员。

早在1973年,张绍景同志便主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光荣地成为广东省第3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在非洲医疗援助期间,他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将先进的技术带到当地,挽救了很多垂危的生命,充分发扬了中国医疗队精神,胜利完成援外任务,为增进中非友谊、树立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张绍景教授多次被评为各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58年获广州市先进生产者称号,1982年获广州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历任广东省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

妙手仁心,医者大爱:

胸外科专家林道平

林道平(1924年1月-2011年),福建闽侯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历任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广州市工人医院主治医师、讲师、外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广州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州市第八届、十届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会长、名誉会长,省胸心外科学会副理事长、市胸心外科学会理事长,国际肺癌研究会会员。

林道平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工作中,近50年的辛勤耕耘,他开创了许多外科领域的“先河”,尤其在肺部手术方面,他大胆创新,参与的“主动脉弓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获得成功,该患者是国内首例长期存活者,这一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二等奖,林道平也成为享誉省内外的胸外科专家。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林道平又致力于肺癌手术研究,对老年肺癌、心肺功能不全肺癌、三期肺癌,以及气管、支气管、隆突切除等手术,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84年,林道平成为国际肺癌研究会会员,应邀参加第四、五、六届世界肺癌会议,并发表论文。他曾多年被指定为省市领导保健小组成员,被列入美国ABI《世界名人录》和《中国名医列传》。

林道平在古稀之年仍坚持临床会诊和指导青年医师,1997年被广州医学院授予有突出贡献老教授称号、被广东省医学会授予广东省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称号。

烈士陵园宣誓明志

随后,医院党委、团委联合组织各党支部、各团支部代表一同前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聆听烈士陵园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及志愿者誓词等方式,让大家缅怀历史、传承薪火,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以合格党员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以仁爱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立足本职、迎难而上,谱写医院发展的新篇章,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文、图:党办、院办、团委

编辑:医院办公室禾安

责编:医院办公室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