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学牵手艺术,一场历经二十载的完美邂逅

文 / 医学界肿瘤频道mp
2018-03-19 21:22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肿瘤治疗的医术与艺术是医学人文的回归。医之匠心百转千回,仁术济世砥砺传承。

记者丨黄佳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3月18日,“2018赛诺菲肿瘤治疗艺术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国内肿瘤领域专家齐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镇宙教授担任荣誉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共同主持探讨胸部肿瘤领域的焦点问题,同时回顾了20年来中国肿瘤临床事业,并致敬肿瘤治疗的开拓者。

吴一龙教授、吴清漪副总裁

吴一龙教授在开场致辞时说道:“中国临床肿瘤发展的20年,从相互学习和充分交流合作,到感性与理性结合,不断锤炼治疗艺术,我们的使命始终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相信未来定能继往开来,开创肿瘤治疗新时代!”

赛诺菲特药事业部副总裁吴清漪女士则表示,肿瘤治疗不仅需要务实严谨,还需要仁者匠心,可谓“融医学之严谨,于治疗之匠心”,赛诺菲将继续与国内肿瘤领域专家携手同行,共促中国肿瘤规范化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1

乳腺癌篇:芳华不褪,初心依旧

大道同行丨中国乳腺癌20载发展栉风沥雨

过去20年,中国乳腺癌领域的医生们束装就道,一点点开拓,一步步前行,不断推动乳腺癌治疗进展;最终汇聚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人文医学的力量,用最科学、最人文的理念,给中国乳腺癌患者满满的能量和勇气,抵抗病魔。

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团队的力量也为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大家始终相信同道相益,注重人才梯队的储备与培养,筑室谋道,通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DT)查房和巡讲,提高整体协作与效率,并将规范化诊治落地全国各地,造福更多中国乳腺癌患者。

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

二十载芳华,中国乳腺癌研究遵道秉义,愿我们从心出发,秉持学用相长,无间合作,做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医疗。

鉴往知来丨从乳腺癌临床研究看精准化疗实践

在乳腺癌化疗的发展史中,近20年以紫杉类为首的药物创新和优化,不断改善中国患者的预后,多西他赛在这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011年,针对45,200名中国乳腺癌患者十年(1998-2008)回顾性分析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我国乳腺癌主要治疗手段仍为化疗,10年间占比稳定在78%左右。具体到化疗方案的选择上,则从2007年前后起出现“拐点”,以紫杉为基础的方案逐渐成为乳腺癌化疗的基石。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

从新药出现到化疗方案优化,我们要积极寻找中国特色的乳腺癌治疗模式,更好利用化疗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取长补短。在精准化疗时代,更需精细化管理和化疗优化策略,不随意做加法,也不轻易做减法。

2

肺癌篇:匠心独具,精益求精

强强联合丨靶向先行,化疗护航

抗血管生成药物出现后,其与化疗联合治疗的研究层出不穷,而肺癌化疗的TAX317/320研究可谓奠定了多西他赛二线治疗的标准地位,REVEL研究和LUME-lung1研究也充分证实以多西他赛为基石的单抗/靶向药物联合方案的良好疗效。精准时代背景下,化疗将继续在联合方案中不断完善优化、深入探索,努力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不断发展。

3

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

联合治疗是肺癌未来的研究方向,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石,在新疗法涌现的时代,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创新。愿我们临床工作者也能志存高远,进一步开拓进取。

风云变幻丨靶向治疗日新月异

IPASS研究全面开启了EGFR-TKI的一线治疗时代,但其耐药问题逐渐涌现,克服耐药成为靶向治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三代EGFR-TKI的问世,有关一代、二代、三代谁是EGFR突变患者最佳的一线治疗方案,成为大家不断争议的热点问题。同样百花齐放的ALK抑制剂在ALK阳性肺癌的治疗中,也面临如何选择最佳一线用药,合理排兵布阵的难题。

4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

EGFR突变患者一线靶向治疗已经成为金标准,一到三代ALK抑制剂也各具特色,但成熟的化疗仍然是大多数肺癌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免疫治疗丨大胆创新,小心求证

免疫抑制剂PD-1和PD-L1抗体能够解除肿瘤微环境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肿瘤领域的后起之秀,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各项研究中也可谓形势一片大好。但在Checkmate 026临床实验中,PD-1抑制剂Nivolumab获得了阴性结果,疗效较铂类标准化疗差,这不仅表明肺癌免疫治疗必须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选择,也提示我们对待精准医学需要更多理性的冷思考。

5

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

虽然免疫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化疗在肺癌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始终处于基石地位。

专题讨论

图从左到右:吴一龙教授、任国胜教授、邵志敏教授、徐兵河教授、江泽飞教授、胡夕春教授、程颖教授、陆舜教授、周彩存教授、张力教授

精彩的主题演讲之后,吴一龙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共同主持了以“临床研究促进个体化实践”的专题讨论,我国乳腺癌和肺癌领域多位专家强强对话,共同探讨精准化疗的未来之路,期望能够博采众长、携手共进,用临床研究促进个体化实践,让个体化的精准化疗充分落地临床实践,造福中国乳腺癌患者!

3

未来篇:数据引领,七大方向

未来已来丨经验到循证,精准到智能

1999年,随着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正式成立,循证医学证据便深刻影响着乳腺癌的临床实践。2005年St. Gallen全球专家共识提出根据乳腺癌不同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危险度,则拉开了乳腺癌精准治疗序幕,让力求在疾病防治中考虑患者个体情况的精准医学迅速进入临床实践。但比起精准医学,人工智能更加“忽如一夜春风来”,在乳腺癌诊治中初露端倪,期望开启人工智能医疗新时代。

6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江泽飞教授

智能之于医生,有如GPS之于司机,除了指路,亦能引路,可以让智者更强。相信得益于人工智能的辅助,我们一定会更快迈向肿瘤治愈的理想境界!

专题讨论

图从左到右:吴炅教授、江泽飞教授、冯继峰教授、耿翠芝教授、金锋教授、郑莹教授、宋勇教授、钟文昭教授、胡坚教授

在会议精心设计的以"争议大数据的实践与合作,热论人工智能带来的诊疗新势力"为主题的辩论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担任主持,来自胸内外科和乳腺内外科的各位专家开展了精彩睿智的对话,现场观众也对当前人工智能临床诊疗的主要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投票。

7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

“精准医学已经进入3.0时代,2018年肿瘤治疗的七大方向将是:化疗使用更加精细化、新型抗癌药物不断衍生、越来越重视药物成本、关注癌症基因检测、致力提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通过大数据建设推动精准医疗、借力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相信这些都能深刻影响我们的临床实践,未来已来,睿者同行!”

4

情怀篇:薪火相传,岁月如歌

“中国临床肿瘤20载发展,虽然没有实质的形态,但总有迹可循,一路走来,中国肿瘤治疗开拓者引领力量,风雨同舟;纵使经历无数风雨和时间的洗礼,仍然不忘初心,从未改变前行的步伐;这份最初的信念也将秉持在每一位后来者心中,作为时代前行的基石,坚定有力……”

此次会议最为特别的,正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情怀篇章,众多专家共同追忆了中国肿瘤领域的不凡过往,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致敬学术泰斗廖美琳教授,邵志敏教授与乳腺癌患者“绽放生命、爱与希望”特邀访谈,以及6位青年专家《致敬中国肿瘤治疗开拓者》的诗朗诵等多个环节,让我们充分感受了人文关爱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致敬廖美琳教授,她是一块无暇的琳琅美玉,质坚于心,温润予人……

“邵医生,谢谢您!”

谢聪颖、宋传贵、郝春芳、盛立军、蔡修宇、张剑向探索与治疗肿瘤的先行者们,践行者们,奋斗者们,致敬!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医学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会涌现一群先行者,慎思明辨,探创新之方法;励精图治,铸治疗之匠心”,愿我们每一位医学践行者都能传承这一份承诺与使命,不忘初心,开拓进取,让更多中国肿瘤患者绽放新生,为中国肿瘤治疗之明天,共谱华章!

SACN.DOC.18.03.1303k 有效期至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