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外肿瘤的鉴别,你还傻傻分不清楚吗?
对于体积大的病灶定位往往会出现问题,所以小编收集了一些病例,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作者 | 黄聪
来源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MRI在检查颅内肿瘤方面进展很快,颇受临床关注。由于MR显示了一些CT未能显示的肿瘤,因此普遍认为它比CT敏感。MR较满意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比CT更有效地反映了肿瘤的本质,尤其是它具有三维成像特点,为手术方案的拟订、放疗计划的确定以及立体针吸活检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对于颅内肿瘤的MR诊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肿瘤的位置;②肿瘤信号特点;③肿瘤边缘;④肿瘤的血供;⑤肿瘤的增强情况;⑥瘤周水肿情况。
区分脑内或脑外肿瘤是MR检查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有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
各种颅内肿瘤常有其好发部位
- 脑膜瘤好发镰旁、矢状窦旁、蝶骨嵴、脑突面等;
- 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区;
- 垂体瘤好发在鞍内可向鞍上、鞍旁和鞍下延伸;
- 听神经瘤和三叉神经瘤与相应的神经走行有关;
- 生殖细胞瘤常发生在松果体区,可异位到鞍上,并可沿脑脊液种植转移;
- 星形细胞瘤大多数位于慕上深部白质;
- 少突胶质细胞瘤常累及皮质;
- 室管膜瘤在儿童以四脑室多见,成人则慕上多见;
- 脉络丛乳头状瘤在儿童以侧脑室多见,成人则常见于第四脑室;
- 髓母细胞瘤多在小脑蚓部;
- 血管网状细胞瘤多在小脑半球;
- 脑转移瘤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
脑外肿瘤常有以下征象
①肿瘤有以宽基底,紧贴颅骨内面;
②肿瘤邻近珠网膜下腔(脑池)增宽,或在脑池、脑沟内有异常信号;
③肿瘤与脑组织间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或血管信号;
④邻近脑白质受压且向脑室方向移动,即“脑白质塌陷征”;
⑤肿瘤与脑白质可见脑灰质,此外脑外肿瘤可以呈现“假包膜”征,但并非脑外肿瘤梭特有,部分脑内肿瘤也可有此征象;
⑥邻近颅骨骨质增生或破坏(脑外肿瘤多见);
⑦增强病灶边缘可见“脑膜尾征”;
⑧静脉窦阻塞:肿瘤起于静脉窦旁时,可侵及静脉窦引起阻塞,表现为静脉窦狭窄,增强不强化或充盈缺损。
为了显示脑外肿瘤的常见表现,T1WI图像是关键,因为它有利于病理解剖关系的显示。
为了确定脑池、脑沟增宽与否或是否向脑室方向异味,T2WI图像必不可少,以便于与脑室内脑脊液信号比较,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T2WI图像上肿瘤脑室侧的低信号,如移位的血管、胶质增生等。 冠状位扫描有助于观察头顶部、颅底部以及天幕附近占位病变,并做出脑外肿瘤的诊断。
左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显示病灶宽基底附着于沿骨尖。T2W显示病灶周围见脑脊液信号包绕。
左侧颞部脑膜瘤,显示病灶宽基底附着于左侧碟骨,白质受压内移位,周围可见脑脊液信号包绕。
脑外肿瘤生长于颅骨内板之下并嵌入脑灰质,使脑灰质下方呈指状突出的脑白质受压而变平,同时受压的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离也加大,称白质塌陷征,它是一种提示病灶位于脑外的可靠间接征象。T1WI/T2WI显示病灶邻近脑白质塌陷,向脑室侧移位(箭头示)。
脑膜尾征:肿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细胞侵润,当MRI增强扫描时常有显著增强,且强化程度超过肿瘤本身的强化程度;在相同部位至少一个扫描层面上出现,并表现为肿瘤邻近脑膜增粗,远端变细,称脑膜尾征(dural tail sign)。部分脑内肿瘤也可出现此征象。
看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有所收获,下面一起再来看看两个病例,看看大家学的怎么了?
Case1 F 31Y,头痛3年余。
CT显示左侧额颞部见混杂密度肿块,脑白质挤压塌陷(红箭),宽基底,瘤周水肿明显。
Case 2 M 38Y 头痛伴视力下降。
CT显示左侧颞顶枕叶见混杂密度肿块影,内见坏死强化及钙化,边界不清,未见脑白质塌陷征,邻近骨质未见增生,邻近脑组织明显肿胀。
相信这两个病例的定位诊断已经难不倒大家了,在工作中,不是所有的征象都会出现在一个病例当中,需要大家综合来判断,脑白质塌陷征和邻近珠网膜下腔增宽示比较可靠的征象。大家有什么也可以与小编一起讨论,期待大家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