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从疑似到确诊,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文 / 菌说
2017-12-21 17:11

肿瘤的诊断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过程。医生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诊断技术,对全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诊断。近年来,随着医学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肿瘤的诊断依据也在不断变化,日益趋向更精准、更可靠。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癌症从疑似到确诊,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临床诊断

医生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肿瘤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在排除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后作出诊断。

1、 病史

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平时有什么不舒服的,比如发热、消瘦,局部有无肿块、疼痛和异常分泌物。当然,性别和年龄也是病史所要考察的内容之一。除此之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询问家庭成员有无相关的疾病。可能有遗传倾向的肿瘤包括乳腺癌、宫颈癌、胃癌、直肠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白血病。

2、 体征

医生会根据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体质和营养状况。同时,医生也会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评估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边界、硬度、活动度、皮肤温度和压痛。

专一性检查诊断

专一性检查指在临床符合肿瘤的基础上,结合具有一定特异性检查的各种阳性结果而做出的诊断。

1、 实验室和生化检查

  • 常规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

  • 免疫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电泳和β2微球蛋白等;

  • 肿瘤标志检查:凡能反应细胞恶性演变的各个阶段中表型及基因型的特征或特征,均可统称为肿瘤标志物。

2、 影像学

X线检查:包括胸部摄片、骨骼摄片和造影检查。X线检查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呈现的部分病理图像不够清晰。

癌症从疑似到确诊,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CT:分为平扫和造影增强扫描。平扫主要应用于对比度比较大的组织,如肺和骨骼。造影增强扫描主要用于多数脏器及组织的肿瘤检查。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胸部CT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癌症从疑似到确诊,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MRI可精确显示该部分的解剖结构和组织间隙,而头颈部肿瘤的肿瘤的定位对于定性诊断意义重大。

癌症从疑似到确诊,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

核医学检查:向人体内引入放射线药物,间隔一定时间后放射性药物嫩选择性浓集于某一器官或肿瘤病变区,用显像设备在体外显示放射性分布情况,根据放射性浓集于病变区的强度来判断有无病变。主要包括PET(PET-CT),骨扫描和I131(甲状腺)。

癌症从疑似到确诊,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内镜检查:肿瘤在内镜下的诊断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刷片或活检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内镜下也可以通过微波和激光等方式进行肿瘤的治疗。常见的内镜检查包括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直肠镜支气管镜,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内镜。

癌症从疑似到确诊,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理学诊断: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包括细胞病理学诊断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 细胞病理学诊断:依据脱落细胞学或穿刺细胞学以及外周血图片检查而作出肿瘤或白血病的诊断。

  • 组织病理学诊断:肿瘤经空芯针穿刺、钳取、切取或切除后,制成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而作出的诊断。

以上诊断依据的可靠性依次递增,故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最理想的诊断依据。内镜检查时,如疑为肿瘤,均应取活组织检查,特殊情况下至少做细胞学涂片检查。恶性肿瘤治疗前,除极少数情况下,均应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否则无论临床如何怀疑患者为恶性肿瘤,都不能完全确立诊断和实施毁损性治疗。

有些肿瘤如肺癌可以通过痰涂片找到癌细胞而确诊,白血病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活检和外周血涂片检查作出诊断和分型。

对于院外已确诊的肿瘤患者,尚需复查全部病理切片(或)涂片,以保证肿瘤病史资料的完整性,纠正可能产生的诊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