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中国科学家找到癌症软肋,解铃还须系铃人
10月19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发布消息,该学院的研究成果“肿瘤抑制因子 p53 调控机制的新发现”在美国《科学》的子刊《科学进展》上发表,这是科学界首次发表关于“肿瘤抑制因子p53调控机制”的研究,用该课题团队牵头人江启慧副教授的话说就是,我们首次发现“敌人”长什么样了,(以及)用什么方法可有效抑制它。
p53 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科研领域对该基因的报道始于1979年,之后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变化是肿瘤产生的主要发病因素,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该基因的突变。我们知道,细胞是人体组成的关键,细胞周期的稳定是维持肌体健康的关键,大多数肿瘤的形成都与细胞周期出现异常有关。
而 p53 基因保持正常水平,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目前大约一半的肿瘤患者中,p53的蛋白质表达量很低,这表明体内的 p53 减少会增加肿瘤的发生几率。
这次发表的论文名为《通过RNA干扰质粒文库筛选发现MDM/p53信号通路重要新调控因子XBP1-u》(Identification of XBP1-u as a novel regulator of the MDM2/p53 axis using an shRNA library),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黄灿,指导老师为江启慧副教授和吴寿荣副教授。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从2013年开始对 p53 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他们发现 XBP1(盒结合蛋白)对细胞周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 XBP1 的两个异构体中,真正对p53具有调控功能的是 XBP1-u 因子,该因子使 p53 处在一个平衡点上,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数量,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
XPB1-u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研究 p53 调控机制的空白,还为精准医疗中癌症的靶向治疗指明了方向,有望加快 p53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入临床阶段的速度。
最近中外学界在征服癌症的道路上捷报频传,10月9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 Laura Attardi 教授团队发现可以使 p53 基因对胰腺肿瘤产生抑制作用的突变。
研究团队在有胰腺癌倾向的小鼠上测试了几种不同的 p53 突变反应,其中有一个突变能增强 p53 和100个受其影响基因的抗癌能力,仅仅一年内,使癌症易感小白鼠的患病率从40%降到了0%。随后,他们又分析了100个 p53 的下游基因,最后确定 Ptpn14 基因上,该基因具有调节促癌蛋白 Yap 的能力。
Attardi 博士表示,现在谈胰腺癌的治愈还为时尚早,他们下一步将对 p53-Ptpn14-Yap 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和实验,未来可能针对体内缺乏 p53 基因的人群,开发一种抑制 Yap 的药物。
p53在发挥抑癌作用时还影响着上千个其他基因的变化,自发现以来有关它的论文达2000多篇。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肿瘤作为一种基因疾病,那就要在基因中找到攻克它的关键线索,XBP1-u、Ptpn14的发现都对癌症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验还要跨越很多难题,但对于这些不惧挑战的科学家来说,下一个发现就在一次次实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