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天给80岁老人和16岁少女做手术孩子是脑癌:医生的压力你不懂

文 / 中原医生
2017-10-19 09:02

——陈航/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阅读提示:转载我的亲学生,河南省人民医院著名脑外科专家,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航教授的图文,看着他的图文,一时间我的双眼湿润。什么是医生?什么叫暖医?这篇文章概况了医生眼里的天堂地狱和人间:见惯了生死,有时内心会很坚硬,但有时也更柔软。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让他去当医生吧,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做医生吧,因为那里是地狱。

又是一夜未眠,像往常一样会时时惊醒,看看手机有没有未接电话。昨天两个手术确实是带着一定压力完成的。

第一个手术是从介入科转过来的80岁高龄的老太太,前交通宽径动脉瘤。之所以没有选择介入治疗,是因为担心宽颈动脉瘤介入会引起脑梗塞。要知道,我们医院的介入科水平可是不差呦。别说病人家属,就是我作为主刀医生,手术前也是有很大的顾虑的。不是不相信自己的技术,是不相信80岁的年龄,这个年龄行开颅手术,任何风险都可能发生。

同天给80岁老人和16岁少女做手术孩子是脑癌:医生的压力你不懂

同天给80岁老人和16岁少女做手术孩子是脑癌:医生的压力你不懂

与家属反复沟通了三次,医生和家属才最终坚定了手术的信心。手术采取常规的额外侧入路,由于病人有明显的脑萎缩,所以显露动脉瘤并不是十分困难,动脉瘤颈部很宽,且伴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在明确完全夹闭动脉瘤颈的同时,穿刺仍有少量活动性出血。最终反复调整动脉瘤夹的方位,采取组合动脉瘤夹的方式,将动脉瘤成功可靠夹闭,复查CT,见图3。虽说手术还算顺利,但心里还是惴惴不安,毕竟是80岁的高龄了。

第二台是一个16岁多的女孩子,病人术前高颅压的症状十分明显。磁共振显示左颞枕部的一个肿瘤占位,周围水肿十分明显。因为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术前家属十分紧张,而且因为孩子年龄小,家属要求很高,作为主刀医师,我不免有所顾虑。

昨天采取左侧颞枕入路,打开硬脑膜以后,脑组织迅速外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病人术前剧烈头疼,不停的用止疼药的原因。因为孩子很年轻,为减少术后的后遗症发生率,采取了钩回微小切口(大约2公分左右),很不幸的是,术中发现病人是胶质母细胞瘤,就是俗称的脑癌。

花季少女,是一个全世界都为她让路的年龄,不禁让人惋惜。而作为医生,不能只悲叹生命的无常,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融入每一步的精细操作中,术中反复提醒自己,不用着急,慢一点,也许孩子就不会出现后遗症,生活质量会高很多,而且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延长期。

肿瘤质地比较软,但是血供十分丰富,小心沿脑组织的水肿带,从2公分的脑沟回切口,最终切除了5公分大的肿瘤。术后脑压力明显缓解,无需再行去骨瓣减压了。复查的CT是图6。看着还不错吧?

下了手术台不放心,先去看了看第一台动脉瘤手术的老太太。毕竟是高龄病人,对麻醉药物十分敏感,能够自发睁眼,但尚不能配合。于是守到了晚上十点,方才离开。反复啰嗦交代值班大夫,必要的时候随时复查CT并通知我。而相对来说,第二台手术的小姑娘就好很多,完全没有什么后遗症状,家属也十分满意。

同天给80岁老人和16岁少女做手术孩子是脑癌:医生的压力你不懂

同天给80岁老人和16岁少女做手术孩子是脑癌:医生的压力你不懂

早上因为失眠,早早的来到了病房,老太太已经完全苏醒了,查体可以配合,四肢活动也还好,通知麻醉师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一颗悬着的暂时放下来了。小姑娘也很给力,除了伤口疼痛以外,没有其他的病理症状。

也许是见惯了生死,有时内心会很坚硬,但有时也更柔软。患者理不理解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越来越不重要。得之我幸,不得,却再也要不了我的命。对每一个病人倾尽全力,感觉似乎也不关别人的事,说医德高尚,作为普通人的我担不起。那只不过是20多年行医的职业本能和职业水准,它早渗入我的骨血,变成了我的日常。感觉有时对别人的善念,是教不会学不会的,它是自己长出来的,从内心。

同天给80岁老人和16岁少女做手术孩子是脑癌:医生的压力你不懂

良心是个好东西,它让人踏实。医生不会拒绝任何一台手术,就像老师就该站在讲台上一样。有时也难免让我怀疑选择学医是不是我才是傻逼,但更多的时候让我感觉,庸俗的自己一瞬间变得诗意起来,于是便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有追求而没出息的人 。

圣经上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信我者,得永生。(本文由本号总顾问梁宝松整理,梁宝松,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