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风,记住这些就够了
本文由深圳市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 曾惠琼 主任医师原创
一、痛风起源
迄今为止,痛风是炎性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痛风是指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在组织内,引起急性关节炎发作,并发展为痛风石、肾结石和尿酸盐肾病。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mg,每天新生成约600mg,同时排泄掉600mg,处于平衡的状态。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当血液尿酸浓度过高,导致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即引发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
1.沉积于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变形。
2.沉积于肾脏→痛风性肾病、尿酸结石→尿毒症。
3.刺激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
4.损伤胰腺B细胞→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痛风多夜间发作,发作时关节红肿剧痛,大多数患者是以疼痛症状为首发症状,也有少数患者以关节沉积的痛风石为首发症状。
二、痛风肾病
近几十年来,高血压、肥胖和肾衰竭等风险因素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晶体沉积在肾脏沉积导致肾结石,最终影响肾脏功能。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是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证据表明,降尿酸治疗对肾损害者有积极意义。
三、治疗
常用降尿酸药物有秋水仙碱、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司他。别嘌醇可谨慎使用直至达到目标尿酸水平,并可改善肾功能。有研究证实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并且在中重度肾损害痛风患者中耐受性良好。
四、饮食疗法
一项临床研究表明,体重指数、血清尿酸盐水平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eGFRs) 较低的患者,发生痛风石的可能性较小。脂质可能影响痛风性肾病的进展,高嘌呤饮食直接影响痛风发作,且肥胖指数与痛风的患病率呈明显相关性。
总体来讲,嘌呤含量:干菌藻类>豆类及制品>鲜菌藻类>坚果、种子类>谷类及制品>蔬菜类及制品>薯类、淀粉及制品>水果类及制品。
不同种类植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有明显差别。干菌类和干豆类及制品中嘌呤含量普遍高于其他食品, 其中, 干豆类中嘌呤含量显著高于豆制品。干豆类中, 蚕豆最高;豆制品中, 豆粉最高。蔬菜类及制品和水果类及制品中嘌呤含量普遍较低。
虽然有研究表明,合适的蛋白质摄入在肾功能不全的营养治疗中起积极作用,但是大量豆类及制品的摄入,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间接加重痛风性肾病。
对我国常见动物食品嘌呤含量的研究中发现:内脏 (如肝脏) 和鱼虾蟹贝类中嘌呤含量最高, 肉和肉制品次之, 血液和汤类等相对最低。
具体来讲, 畜肉中, 猪肉最高;畜类内脏中, 猪肝最高;禽肉中, 鸡肉最高;禽类内脏中, 鸭肝最高;鱼虾蟹贝类食品中虾类最高。
根据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痛风的理论, 总结归纳了痛风人群的日常饮食原则。
1.避免高嘌呤饮食
痛风人群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都需避免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每日嘌呤摄入控制在150mg以下。
2.控制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代谢时会产生较多嘌呤, 因此痛风人群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 应适当降低蛋白质的总摄入比例。蛋类、乳类中的嘌呤含量较低, 可作为饮食中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酸奶中乳酸含量较多, 可抑制或减少尿酸的排泄, 故不宜饮用。
3.保证主食的数量和种类
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防止因供能不足导致机体产生过量酮体。代谢时酮体与尿酸相互竞争排出, 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令痛风急性发作。
此外, 应适当增加主食的种类。小米、玉米等杂粮嘌呤含量低于大米, 且钾、镁含量大大高于大米。
中医认为, 小米性味甘平, 能健脾和胃利尿消肿。玉米性味甘平, 能利水通淋, 健脾开胃。同时, 现代研究认为, 玉米可降脂降压, 也是较好的主食选择。
如果食用肉、鱼、禽类等, 用水煮开, 可使约50%的嘌呤溶解在汤中, 弃汤食用, 可以减少嘌呤的摄入量。百合、大蒜、薏苡仁、葡萄等,可以进一步帮助痛风患者体内的尿酸代谢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