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文 / 辛村夜话
2017-10-18 22:32

慢性腰痛的刮痧疗法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表现。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酸痛、绵绵作痛、刺痛、腰痛如折;腰痛可喜按,也可拒按;冷痛得热则解,热痛遇热更甚。可与气候变化有关,也可与气候变化无关。劳累后加重,休息则缓解。影响功能活动,使“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腰痛可固定,也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引起腰脊强、腰背痛、腰股痛、腰尻痛、腰痛引少腹等。在临床上一般就按病因将本病分为3型:风寒湿困、肾气亏虚、气滞血瘀。

一、风寒湿困

(一)症状

以腰部重痛、酸赢.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胭,疼痛时轻时重,遇天寒阴雨发作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2)定位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阳关: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3)刮拭顺序 先刮颈后风府,再刮腰部的阿是穴、肾俞、腰阳关,最后刮腘窝部的委中穴。

(4)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风府穴,予以按揉,然后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分别刮拭腰部肾俞、腰阳关、阿是穴,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出痧。最后刮腘窝部的委中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二、肾气亏虚

(一)症状

以腰部重痛、酸麻,朝轻暮重,腰部捶、按后感觉舒适,肢体乏力,头发早脱,脉细弱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志室、太溪、委中。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委中: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3)刮拭顺序 先刮背腰部的肾俞、志室,再刮胭部委中,最后刮足部太溪穴。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腰部肾俞穴至志室穴,重刮,自内而外刮拭,出痧。再刮胭窝部的委中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足部内侧太溪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气滞血瘀

(一)症状以腰痛每遇劳累而发,腰部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胭中常有络脉瘀血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髎、夹脊。

放痧:委中。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2)定位 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陵泉:小腿外侧,刍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双侧各17个穴位。

(3)刮拭顺序 先刮面部水沟穴,再刮腰背部的夹脊、阿是穴、膈俞、次髎,最后刮下肢的委中、阳陵泉。委中放痧。

(4)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委中放痧。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面部鼻唇沟中水沟穴,水沟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刮拭腰部夹脊穴,重刮,自上而下反复刮拭,中间不宜停顿.出痧。刮拭腰部阿是穴、膈俞穴和次髎穴,重刮,自上而下刮拭,出痧。最后刮下肢胭窝部的委中穴,外侧阳陵泉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委中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或直接按揉腘中有络脉瘀血之处,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四、病例

某女,70岁,近40年来腰部酸痛时作,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小便时有频数,未予诊治。近1个月来腰部酸痛加剧,并伴恶心、头昏,夜间尿频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膝软乏力,心烦失眠,遂来诊。神清气平,面色潮红,双肾区轻度叩击痛,爪甲略显苍白。舌质偏红,有细裂纹,前部少苔根黄腻,脉细弦数。取肾俞、志室、太溪、委中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4周后,恶心、头昏、夜间尿频数、手足心热症状减轻。继续治疗4周后,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膝软乏力、心烦失眠症状明显减轻,每日能保障正常睡眠。

肩周炎的刮痧疗法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慢性的病理变化。以肩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名称较多,如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患者而称“五十肩”,因患者局部常畏寒怕冷,且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冰冷而固结,故称“冻结肩”,此外还有漏肩风、肩凝症等称谓。

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部怕压而取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本病临床分为风寒阻络与气血瘀滞2型。

一、风寒阻络

(一)症状

以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畏风恶寒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肩髑、肩贞、臂懦、曲池、外关、手三里、阿是穴。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2)定位 肩髑: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髂连线上,曲池上7寸。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部的肩髃、肩贞,再刮上臂三角肌下臂臑穴,然后刮上臂的曲池、手三里、外关。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刮拭肩部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先分别刮拭肩髃、肩贞,宜用刮板角部,出痧为度。再刮上臂三角肌下臂臑穴,宜重挂,由上向下刮。最后刮上臂外侧,由曲池,经手三里至外关穴,由上至下,用刮板角部刮拭,中间不停顿,30次,出痧。

二、气血瘀滞

(一)症状

以肩部肿胀,疼痛拒按,夜间为甚,舌黯或有瘀班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肩髃、肩髎、阿是穴、阳陵泉。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2)定位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部的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再刮下肢阳陵泉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刮拭肩部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先分别刮拭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宜用刮板角部,出痧为度。最后刮下肢内侧穴,由上至下,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部位:

颈部——哑门、风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云门、缺盆。

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三、病例

某男,39岁。患者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5月余。主因长期伏案工作,出现左肩部疼痛,昼轻夜重,劳则加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取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阳陵泉,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第一次治疗后,病人疼痛即减轻,左肩关节活动改善。治疗1个月后,患者左肩疼痛基本解除,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颈椎病的刮痧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现为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解剖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体周围软组织、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根据组织结构及症状不同,分为6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以前两者最为常见。

(1)颈型颈椎病:颈项疼痛常常是其首发症状。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多由于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受寒或体力活动时颈部突然扭转而诱发,呈持续性酸痛或钻痛,头部活动时加重,可向肩背部及头后上肢扩散,疼痛伴有颈部僵硬感,转动时颈部可发生响声。检查颈部有明显的压痛,无神经功能障碍表现,x线检查常显示弯曲度改变。

(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脊椎病主要发于中、老年人,发生率仅次于颈型。主要是颈椎、椎间孔、邻近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病变使神经受压刺激所致,其中以颈5、颈6、颈7神经受累多见。其症状是受累一侧单根或几根神经根由颈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电击样放射,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痛,多数还可表现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等,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咳嗽、打喷嚏、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诱发加剧。检查患者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颈部有多处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的是相应颈椎两侧有放射性压痛。压头试验、上举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常为阳性,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问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少数有椎体或关节脱位等改变。本病临床分为风寒阻络与气血瘀滞2型。

一、风寒阻络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2)定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二、气血瘀滞

(一)症状

以颈项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胸闷心悸,舌质黯为典型症状。

(二)治法

(1)选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

(2)定位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笫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昆仑、三阴交。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背部膈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重刮,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和下肢内侧三阴交穴,重刮,各30次,出痧为度。

三、病例

某男,45岁。因颈项不适、双上肢麻木、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查:颈部活动僵硬,颈5-颈6棘突压痛,双上肢肌张力增高,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下肢痛温觉降低。予以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穴行刮痧治疗。治疗3个月,康复。

三叉神经痛的刮痧疗法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阵发性的,闪电样的剧痛。三叉神经分为眼支、上颌支及下颌支。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每次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每日可反复发作数次至数十次,间歇期可无症状,且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后者疼痛时间较持续,面部皮肤感觉障碍,且有原发病可查。

【病因病机】

本病乃外感风寒,经脉闭阻,血气痹阻所致。

【证候特征】

疼痛突然发生,呈阵发性电击样疼痛,如撕裂、针刺火灼一样,患者极难忍受,每次疼痛时间短,但反复发作,疼痛部位以面颊,上下颌部为多。

【治疗】

取穴:三叉神经第i 支痛:阳白、攒竹、太阳、颊车、列缺

三叉神经第ii支痛:四白、巨髎、合谷

三叉神经第iii支痛:下关、颊车、大迎、承浆、合谷、侠溪

刮拭顺序:三叉神经第i支痛:先刮阳白,再点揉攒竹,太阳、颊车,最后刮列缺穴。

三叉神经第ii支痛:先点揉四白,再点揉巨髎,最后刮合谷。

三叉神经第iii支痛:点揉下关、颊车、大迎、承浆,然后刮合谷穴,最后刮侠溪穴。

刮拭方法:补泻兼施多补法

方义:本方以近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旨在疏通面部经脉的经气祛寒清热,使气血调和,通则不痛。

偏头痛的刮痧疗法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表现为反复的额、颞、眼眶部局限于一侧的疼痛。疼痛可表现为剧烈跳动,钻痛、胀裂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导致本病的原因很多,但往往与疲劳,情绪紧张,焦虑、急躁,睡眠不佳,月经期有关。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发作性疾病,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及羞明等症状,间歇期一切正常。其发病机制是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的阵发性异常反应。本病属中医“头痛”、“脑风”证。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一侧头部疼痛剧烈,钻痛或胀裂痛,持续发作,发作时多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多汗,心率加快等伴随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翳风、头维、太阳、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三里、血海。

经络健康之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刮痧疗法(四)

(2)定位 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太阳: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3)刮拭顺序 点揉翳风、头维、太阳,然后刮前臂合谷、列缺,再刮下肢阳陵泉至足三里,最后刮血海。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点揉头部翳风、头维、太阳3穴,各5分钟,手法不宜过重。然后刮前臂合谷、列缺穴,重刮,可用刮板角部刮拭。再刮下肢阳陵泉至足三里,宜用刮板角部重挂,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挂血海穴,宜用刮板角部重挂,30次,出痧为度。

二、病例

某 女,25岁。患者起病于产后与丈夫斗气后,左侧头额部胀痛,胁肋胀满,不欲饮食,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自诉近半年来,每至劳累后头痛加剧,并呈搏动性疼痛,有时在半小时左右达高峰。伴有面色苍白,食少纳呆,颜面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取翳风、头维、太阳、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三里、血海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颜面浮肿消退,饮食渐增。继续治疗,并嘱加强头部按摩活动,6周后诸症皆除而痊愈。

网球肘的刮痧疗法

网球肘是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属“伤筋”范畴,多由慢性劳损所致。

“网球肘”也叫肱骨外上髁炎,属慢性损伤性疾病,是经常握拳伸腕者的常见病。因为这种病是网球运动员最易患的软组织病变,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网球肘”。经常从事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的人易患此病,症状是肘部疼痛及前臂放射性疼痛,严重时甚至不能持物。网球肘并非网球运动员的“专利”,只要是反复用力活动前臂的人都可发病,如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以及理发师、电脑一族、建筑工人、钳工、家庭主妇等。另外,种菜、插秧、手洗衣服、揉面等也可能引起网球肘。网球肘常见于中青年人。患者可由用力不当突然诱发,但多属缓慢起病,逐渐出现方向性疼痛,如端茶壶倒水、扫地、拧毛衣等动作,均可出现症状或使疼痛加重,病情较轻时症状时隐时现,经数月自然痊愈。病情较重者,可反复发作,疼痛为持续性,手臂无力,甚至持物掉落,在前臂旋前伸肘时,也常因疼痛而使活动受限,有时疼痛向前臂放射,临床症状不稳定。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起病缓慢,常反复发作,无明显外伤史,自觉肘关节酸痛无力,疼痛每可牵及肘尖,肘内外侧及前臂局部肿胀不明显。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或尺骨鹰嘴处出现压痛,关节活动正常,肘关节抗阻力试验阳性。

(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曲池、肘髂、手三里、合谷。

放痧:阿是穴。

(2)定位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肘部的阿是穴、曲池、肘髂,再刮前臂手三里,最后刮合谷穴。

(4)刮拭方法 泻法。阿是穴放痧。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治疗时充分暴露患侧上肢,在肱骨外上髁至腕关节之间找到压痛点,以此点为中心进行刮痧治疗。刮痧范围从上臂三角肌下方至桡骨茎突处,先内侧后外侧,用力要求持续均匀,透筋着骨,但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刮出片状或不规则斑点状紫红色痧点,需刮至痧点出透。依次刮拭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穴。最后选择阿是穴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人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刮痧介质可选用红花油。每日治疗1次,一般l~3次可愈,最多治疗5次。

二、病例

某 男,40岁。患者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反复发作2个月。用力握持物品,端、提重物时疼痛明显,拧毛巾困难,并向右上臂、前臂放射,经多次针灸封闭治疗无效。取阿是穴、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并选取阿是穴予以放痧治疗,每日1次。5天后患者肘部疼痛消失。

足跟痛的刮痧疗法

足跟痛多发于中、老年人,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平卧时亦有持续酸胀或针刺、灼热样疼痛,疼痛甚至涉及小腿后侧。

足跟痛临床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后疼痛加重。局部检查无红肿,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压痛或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摄片示足跟底部有骨质增生。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常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肢冷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

(2)定位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内侧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继续刮拭足部昆仑、解溪、太溪、申脉穴,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为度。

二、病例

某 女,51岁,因“左足痛30年,左髋部痛1个月。行走后加重,双髋畏风,休息后左足起步困难。诊断为左髋关节炎,左侧跟痛症,风湿症。取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治疗半个月后左足跟痛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