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宫砂是怎么回事?它凭什么守住女子的贞操?
相信不少人一看到“守宫砂”这三个字,把它解读为守住子宫或守住那神秘的地方的砂。其实不是这样断句的,“守宫”就是壁虎的意思。哪什么是守宫砂呢?根据张华《博物志》和颜师古《汉书注》的记录,就是用朱砂喂壁虎,喂满7斤,然后把壁虎捣烂,所得的就是守宫砂。把它点在女子的身上或支体上,终年不灭,“若有房室之事,则灭矣”,所以据说以前都是用它来验证女子的贞操。
那守宫砂的效果如何呢?是否真的用过?这个就得看需求了,我们可以简单纵观一下历史。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在入宫前已经嫁过人,还生过孩子,然而并不影响她再嫁给汉景帝。历史上对汉景帝娶再婚的女子并没有什么意见。后来,汉武帝对母亲这段历史也没遮掩,甚至把母亲在民间生的女儿金俗接到了长安,并封为修成君。当时的人对于贞操是看得很淡的,所以守宫砂在那个时候是没有市场的。
到了唐朝,我们可以看到唐高宗娶了他父亲的妃子,也就是武则天。还有唐玄宗把他儿子的妃子杨玉环纳入了宫中。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明清时期简直不可想像,哪怕有也是偷偷摸摸的,怎么敢像唐朝时立为皇后,封为贵妃,对天下人宣告有这样一个女人的存在。人类的伦理道德是变化的,就像以前觉得一夫一妻多妾制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只能一夫一妻了,把“多妾”给去掉了。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以某种方式延续“多妾”的余毒,但一般也只能偷偷摸摸,至少没有名份了。所以在唐朝时,守宫砂的市场并不会大。
那创造需求,活生生搞出这个大市场的人是谁?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他们搞出了程朱理学,对人们进行洗脑(中性词),人们觉得贞操果然是天底下最宝贵的东西,宁肯丢了命也不能丢了贞操,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像什么“望门寡”也是在这种新思想下的产物,就是男女两方订亲了,夫家突然死了,女方尽管什么也没有经历,但就得守寡一辈子,都没进门,只能望着门守寡了。人为制造了痛点,创造了新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守宫砂的市场形势一片大好。
人们开始翻阅古籍以求寻找到什么祖传秘方来识别贞操,于是在古书中找到了守宫砂的记载。不少人看到后,如获至宝,就差尊称它为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了。这守宫砂真的灵验吗?有一些传说故事说是灵验的。
有人怀疑吗?明朝的李时珍是抱怀疑态度的,他或许是出于谨慎的目的,说话比较暧昧,对于守宫砂一物不直接否认,认为古代可能是有的,只不过失传了。意思就是能够翻阅到的记录,如文章开头张华《博物志》里的记载等等是不可行的,是不是另外有,暂时就不知道了。就类似我们说武术高手在民间,在台上那些拳师都是“辣鸡”,只是现在没找到高手而已一个道理。而唐朝有一个叫苏恭的人,他重新修订《唐本草》时就果断地说“饲朱点妇人,谬说也”,也就是说守宫砂这事是假的。
唐朝,在唐朝就有人果断说这是假的了,为什么守宫砂后来又火起来了?还是刚才说的意思,需求,人为开辟了一个关于贞操的大市场。就像某些风靡全国的保健品一样,它有用吗?有没有用会影响它大卖吗?有一句神奇的话马上要出现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瞬间,你要失去反驳的能力。
守宫砂就是这样生存了下来。而对它推波助澜的恐怕就是小说了。写小说的人估计也不相信这个东西的作用,但是它神奇啊,用在小说里效果杠杠的。接着小说又被拍成电视、电影,这样一来影响就大了。很多事情说多了就变成真的了,三人成虎从来都不会是一个笑话。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需求存在,还有人在幻想有那么一种神奇的东西来解决他内心的担忧。相信,守宫砂的传说还会传下去的,没人见过,总有人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