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出体内是否存在湿气?拔罐不一定准,老中医支招,扫光湿毒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祛,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无法发挥作用。
湿邪致病多种多样
1、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2、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可是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形成慢性风湿病。
3、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易导致中暑等症状。
湿气这个词很常见,特别那些喜欢拔罐的朋友,拔出一堆小水珠就说自己身体里有湿气,这对不对呢?不一定!
拔罐拔出的水有可能是湿气,也可能只是你体内的水分,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拔罐时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罐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湿气,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但并不会达到祛湿的效果,同时,中医看一个人身体是否有湿气也绝不是用拔罐,而是看舌头!
▲看舌头:照着镜子观察下自己的舌头,如果是白中带腻,说明体内有湿寒;如果是黄中带腻,说明体内有湿热,赤红无苔则是中气不足,湿气伤阴了。
血足是祛湿寒的根本。只要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如身体内部总是阳光明媚,自然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血行风自灭”,湿寒在血液充足、血流畅快的情况下是无立足之地的;气血充足的时候,人体内的能量大,能抵御寒凉对身体的伤害,就如一阵寒风吹来,身体内气血充足的人并没太大的感觉,而气血两亏的人则会感到寒风刺骨,直入身体内部,很快就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大蒜是很好的祛湿寒食材。可以多吃蒜苗,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多加蒜蓉调味,做瘦肉粥或是肉骨粥等荤粥品的时候可以加点蒜瓣,炖汤则可以加点大蒜。生姜也是祛湿寒良品,平常做菜肴可以适当加些姜蓉姜片调味,也可以做子姜为主食材的菜肴(姜爆鸭、子姜炒肉片、子姜炖牛肉等)。
对于湿热来讲,可以用蒲公英根1g、薏苡仁1g、赤小豆0.7g、马齿苋0.5g、芡实0.2g、绿茶0.2g、淡竹叶0.2g、槐花0.2g制成蒲公英马齿苋茶饮用,蒲公英用来治湿热之症最为适宜,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蒲公英的主要功效为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含有天然广谱抗菌成分,对各类验证均有效果。
赤小豆是除湿的经典配方,效果要优于红小豆,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湿,味甘淡,渗利即利水渗湿,像疏通水道一样将水排走。
马齿苋,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马齿苋还含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无论是湿寒还是湿热,都可以多加运动,经常运动、从事体力劳动或做家务的人,排汗多,可帮助身体排湿,也可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身体虚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