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大肠证治
肺与大肠证治
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主气、主肃降,其病理变化,大多为呼吸系统的疾病。表现为实证、寒证的有痰浊阻肺、肺寒咳喘;表现为实证、热证的有肺热咳喘。属于虚证的有肺气虚、肺阴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等证。大肠病的常见证为大肠湿热。
1、痰浊阻肺(痰饮犯肺)
主证:咳喘气喘,喉中痰鸣。痰粘稠而多,胸胁满闷疼痛,不能平卧 ,舌苔浊腻,脉滑。若兼寒则出现肺寒的证脉;兼热则出现肺热的证脉。
病理:痰浊阻肺,肺气不畅,故出现气喘、痰粘稠而多、胸胁满闷疼痛、不能平卧等一系列症状。舌苔浊腻,脉滑,为有痰的证候。若见肺寒,则痰稀而多泡沫,舌淡苔腻,脉缓滑;若兼见肺热,则痰多稠黄,或见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泻肺逐痰,常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三子养亲汤加减,并宜根据兼寒热加减用药。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腔积液等属于痰浊阻肺的,可用上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属于痰浊阻肺的,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桑白皮、百部、白芨、瓜蒌、紫菀等药。
附药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肺热咳喘(风寒束肺)
主证:咳嗽频儿剧烈,气急,痰粘白而最多,或痰稀而不易咳出,严重的则喘咳胸闷,不能平卧,或兼发热恶寒,苔白滑,脉浮紧或紧。
病理:肺有寒邪或寒痰,肺气不能肃降,故咳嗽痰多,甚至胸闷喘急,不能平卧。若由寒邪致病,则兼见发热恶寒。苔白滑,脉紧,是寒证的舌象和脉象。
治法:宜温肺祛寒逐痰,用小青龙汤。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于寒邪致病的,可用小青龙汤治疗。若肺气肿属于寒痰内阻,又以痰多为主证的,可用苓桂术甘汤加减;以哮喘为主证的,可用小青龙汤或三拗汤加地龙、半夏以除痰定喘。
附药方: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三抝汤:麻黄,杏仁,甘草
3、肺寒咳喘
主证:咳嗽,喘促,痰黄粘稠,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咽喉痛或胸痛,或恶寒发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病理:肺热咳喘,是肺有实热,痰热胶结,肺气不得宣通,故咳喘并见;若痰热阻塞,肺脉不畅,可见胸满;若热盛血淤,血肉腐败,可吐脓血,并见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滑等是热证、实证的舌象和苔象。
治法:宜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麻杏石甘汤或苇茎汤,或加除痰排脓药物(如浙贝母、炒穿山甲、皂角刺、蒲公英、鱼腥草之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于肺热的,可用麻杏石甘汤;舌苔红,苔黄而干,下午体温增高的是肺热伤津,可用泻白散加减(哮喘加麻黄、苦杏仁,咳嗽甚加浙贝母、瓜蒌)。肺炎初、中期属肺热证的。可用麻杏石甘汤或合苇茎汤加鱼腥草。支气管扩张属肺热证的,可用苇茎汤加百部、白芨。肺脓疡属肺热的,可用苇茎汤加败酱草、鱼腥草、浙贝母、蒲公英等。关于肺燥咳嗽见卫气营血辨证中的气分证。
附药方:
苇茎汤: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
泻白汤: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梗米
4、肺气虚
主证:咳嗽气短,甚则喘促或呼吸困难,痰多清虚,疲倦,懒言,声音低弱,怕冷,自汗,面色晄白,舌质淡嫩,脉虚或弱。如兼见胸痛,舌边有瘀点,就是气虚兼血淤。
病理:肺气虚,气不足,故咳嗽而气短,声音低弱;气虚则生痰,故痰多清稀;肺气不足,皮毛不固,因而怕冷、自汗;舌质淡嫩。脉虚弱是虚证的舌象和脉象,面色晄白,主肺气不足。
治法:宜益气除痰,常用黄芪,党参,五味子,紫菀,半夏,海浮石,橘红,炙甘草等药加减治疗。若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气虚而出现呼吸困难,宜用艾灸膻中穴。若悬灸无效,应采用直接灸法,再随证论治。若肺气虚又兼有血淤,应在益气除痰方中加入三棱、莪术等活血去瘀药;若血淤又兼痰中带血,可加百草霜或血余炭等止血药。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属于肺气虚的,可用上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兼有气短、舌质嫩有齿痕、脉虚等肺气虚证的,宜在除痰定喘方中加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药。
5、肺阴虚(阴虚肺燥)
主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有时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失眠,口干舌燥,或声音嘶哑,舌红嫩,少苔,脉细数。
病理:肺阴虚,津液不足,故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津液不足以润养心肺,故肺络易咳嗽而破损,使痰中带血;阴虚生内热,故潮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阴虚水不制火,内火扰动,逼津液外泄而致盗汗,内扰心神而致失眠;舌嫩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的证候;午后颧红,是肺阴虚常见的面色。
治法:宜滋阴养肺,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肺阴虚的,可用百合、百部、白芨、五味子、海浮石、枳壳、仙鹤草等加减治疗。
附药方:
百合固金汤: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百合。
6、肺脾两虚、肺肾两虚
主证:肺脾两虚多属气虚,其主证有久咳,痰多清稀,面色少华,消瘦,倦怠无力,饮食减少,腹胀便溏,舌质薄嫩色淡,苔白,脉细或虚大。肺肾两虚多数阴虚,其主证有咳嗽痰少,动则气短,面白颧红,潮热或五心烦热,消瘦,失眠,盗汗,晚上口干,腰酸腿软,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理:脾与肺,肺与肾,均有相互资生的作用,一脏之虚,可能引起两脏俱虚,出现两脏的病证,如脾肺气虚,有久咳痰多清稀等肺虚证,又有倦怠、消瘦、饮食减少、腹胀便溏等脾虚证候;肺肾两虚多属阴虚,除有肺阴虚的证候之外,又有晚上口干、腰细腿软、遗精等肾阴虚的证候。
治法:脾肺两虚的,宜补脾益肺,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肾两虚的,宜滋补肺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天花粉、麦冬、沙参。肺结核用抗痨药日久补愈,应考虑肺虚,并辨别其属于肺脾两虚还是肺肾两虚,可用西药抗痨,中药补虚。如肺结核,空洞久不愈合,宜用补肺脾的药物,结合抗痨治疗,往往可以提高疗效。
附药方:
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
7、 大肠湿热
主证:腹痛,泄泻,或里急后重,大便有粘液,脓血,或大便带血,痔疮,舌红,苔白厚或黄腻,脉沉数。
病理:湿热聚于大肠,邪正相争,故腹痛,泄泻;湿热较盛,伤及气血,浊气下坠,故里急后重;侵及经脉,故大便有脓血;湿热滞于血脉,则为便血、痔疮。
治法:宜清利湿热。若湿热泄泻,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若湿热痢疾,用白头翁汤;若湿热便血或痔疮出血,可用槐花、地榆、金银花、冬瓜仁、侧柏叶、荆芥炭、枳壳等。
附药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肺与大肠辨证论治要点
(1)肺主肃降,肺的病以清肃为主为主要治法;但肺气不足,痰不易咳出,或肺气大虚时,又当升提补气。
(2)肺实热证与肺阴虚证,都能引起咳血、咯血,但两者性质不同,应注意舌象、脉象及其他见证,加以鉴别。
(3)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者能相互影响,因此治疗上要相互兼顾。例如治疗上要相互兼顾。例如治疗肺的实热证,兼用泻大肠的药,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又如气津不足而导致的便秘(习惯性便秘),不宜用泻法,宜用补肺气润大肠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