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神药”阿司匹林,为什么你不能吃?

文 / 科瑞泰Q医
2021-02-22 19:07

阿司匹林已有百年应用历史,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物,也因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成为心梗、脑梗的预防用药,长期服用还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风险,还可用于先兆子痫、妊娠毒血症、胆道蛔虫病、腹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预防和治疗。


这样一个居家旅行必备,经济高效实惠的“神药”,为什么你不能吃呢?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样的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1.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年龄40~70岁,且10年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肥胖、蛋白尿等最少3个风险因素的,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但在《2019 AHA/ACC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仅推荐对于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且不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 40~70 岁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但仅为IIb级推荐,IIb级的意思为可用、可不用但倾向于不用。

而在我国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也指出,具有ASCVD高危且合并至少1项风险增强因素但无高危出血风险的40~70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0~100 mg/d)进行ASCVD一级预防。推荐级别为IIb,代表可以考虑。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2.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

对于已经确诊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冠心病患者、已经发生过心梗或脑梗的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

3.治疗风湿热

阿司匹林的药性对于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的炎症和血沉的恢复均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去除因风湿造成的病理变化,因而对防止心脏瓣膜病变无明显预防作用。

但用于抗风湿痛剂量较大,常需要最大耐受剂量。成人一般每日3~5g,分4次饭后服用。

4.PCI围术期及术后的血栓形成预防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导管通过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引起斑块破裂和内膜撕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和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所以常用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防止手术期间和术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


为什么你不能吃阿司匹林?

1.高出血风险人群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这些人群包括:正在使用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70岁以上老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2.哮喘患者

服用阿司匹林数分钟或数小时后诱发的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主要症状包括:

在服药 10~120分钟后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伴有发绀、结膜充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咳嗽;有剂量相关性,小剂量时反应较轻,剂量越大严重程度更重。


阿司匹林是药,不是保健品,如果没有医嘱不建议一般人擅自服用。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是以损害血小板功能为代价达到抗血栓的目的,不建议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发病风险的人使用。如果必须要长期使用,也需要在医生进行收益和风险评估后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