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以上患者不了解慢阻肺!呼吸科医生:做好2件事,稳定病情

文 / 奇妙的中医
2020-01-24 08:23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有近1亿患者。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慢阻肺患病率显著增高,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由2002年的8.2%上升至13.7%,增长了近1倍。也就是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患者。

更可怕的是,慢阻肺对肺功能造成的损伤不完全可逆,发展到后期会出现气急症状的突然加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心血管合并症、高血压、心力衰竭、骨质疏松、代谢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大大增加死亡风险、疾病负担。

如何改变当前现状?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顾宇彤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景熙教授接受了采访,就慢阻肺防治的相关话题做出了科学详细的解答。

为何慢阻肺如此可怕?警惕这些“罪魁祸首”

慢阻肺以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三高”著称,如此也导致无数患者被这一病魔长期折磨。但想要远离慢阻肺,必须要先了解影响它的“罪魁祸首”。

“慢阻肺是由吸烟、有害气体、粉尘等引起,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要通过肺功能检查发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顾宇彤教授介绍,慢阻肺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慢性发病,大部分患者会长期出现咳嗽、气喘、咳痰等症状;二是起病隐蔽,慢阻肺早期患者肺功能损失约40%,但患者大多没有任何症状。

这也导致,在患病早期,97%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相关数据也显示,我国超过70%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患者,慢阻肺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肺功能下降迅速,就诊时大多患者肺功能已减退30%-50% 。此外,中国慢阻肺患者每年平均急性加重二次。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患者长期预后不佳,5 年死亡率约 50% 。因此, 在减轻症状的同时,降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尤其重要。

“慢阻肺这一疾病主要出现在经济欠发达或者低收入人群中,并且发病率比较高。这部分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度比正常人快,就诊时往往症状比较重,随着年龄的增加,肺功能的损失也会加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的疾病负担。所以,慢阻肺要提倡早诊、早治。“张景熙教授说,冬天是慢阻肺急性加重高发的季节,因此,在冬天要特别注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如戒烟、接种疫苗等

慢阻肺如何应对?这些人尤其需要注意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为9990万,其中男性6840万,女性 3150万。不难看出,男性是慢阻肺高危人群。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吸烟,因为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直接且高度密切的危险因素。此外,生物燃料、空气污染(如pm2.5、pm5.0、 pm10)也是慢阻肺的高危发病因素。

“虽然与其他化学有毒、有害气体的长期接触也会导致慢阻肺,但这样的人群相对较少。而吸烟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习惯,中国吸烟男性居多,所以,近九成慢阻肺患者都是男性。”张景熙教授介绍。

除此之外,哮喘体质、过敏体质、有基础肺病、年轻或者幼年时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生时早产、低体重、有家族性慢阻肺遗传病史等人群都属于慢阻肺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关注其肺功能检查,实现早诊早治


谈及治疗,据了解,当下,治疗慢阻肺的主要手段是以药物为主。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是口服药物,主要有茶碱类药物和化痰药物;

二是吸入型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含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支气管扩张剂,如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等,另一种是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双支扩剂(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单支扩剂(如噻托溴铵)。

在临床上,一般根据相关指南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特质来进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肺功能程度、反复急性加重程度、气道炎症类型等确定治疗方案。临床比较强调根据患者治疗反馈去调整治疗手段,患者在进行一种治疗手段后定期随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就继续,没有效就会调整。”顾宇彤教授称。

慢阻肺治疗瓶颈如何解决?两个方面入手加强防控

对于中国慢阻肺患者而言,无论是药物治疗的持续治疗费,还是急性加重导致反复住院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都为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这也导致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对此,张景熙教授也指出,患者对于慢阻肺治疗依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需要规避:

一方面,患者不可自行停药。慢阻肺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不能在出现些许好转就停药,一定要坚持复诊,如果想停药,也一定要跟主治医生商量。

另一方面,不可过度追求用药疗效。部分患者过度追求治疗的立竿见影,殊不知,慢阻肺的治疗需要有耐心,以慢病的角度进行治疗。同时,对于医生,需要建议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加强肺功能筛查和评估,建议定期随访肺功能。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受经济条件制约影响用药依从性。特别是很多农村的慢阻肺患者,由于慢阻肺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这会大大增加费用的支出,如果在缺乏医保支持的情况下,部分患者会自行断药。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推动医保要降价,减轻患者在药物费用的支出,进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张景熙教授表示,慢阻肺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每人每年最低需490元,最高可达24,000元。好在2019年11月,用于慢阻肺治疗的双支气管扩张剂欧乐欣(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宣布正式纳入《2019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进一步减轻我国慢阻肺患者医疗经济负担。

“其实慢阻肺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都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唯有坚持规范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咳嗽、气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防止或延缓肺功能的恶化。“顾宇彤教授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