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痒、咳嗽4年不见好?名中医15剂起沉疴

文 / 华医世界
2019-12-24 20:11

最近,很多患者有咽痒作干咳不止,怎么看也看不好,一到晚上就加重,有时候会严重影响睡眠。

乍一听,咳嗽个好几个月,似乎有支气管炎的嫌疑,但是按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去治疗却并无效果,那该病究竟是什么病呢?

该病在现代医学中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多发干咳,少痰,夜间或在特定环境下明显加重为特点,最典型的特征是“长期顽固性干咳”。

现代医学对此病多以哮喘论治,而中医对此病治疗有明显优势。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3则名医治疗此病的医案,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咳嗽型哮喘

国医大师晁恩祥

患者女性,60岁。

2002年7月初诊:

主诉及病史:就诊时咳嗽咽痒,呛咳剧烈,影响睡眠4个月,患者于4月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咽痛,3~5天后发热、咽痛得解,但半月后仍咳嗽不止,少痰或多见干咳,伴咽痒,痒即咳重。

曾在当地诊为支气管炎,给予抗菌素口服、输液治疗,还曾应用一些止咳药,但效果不明显,仍剧咳,阵作,咳急呛咳,空调及异常刺激咳剧。

痛苦连连,夜重昼轻影响睡眠与生活,脉弦舌苔薄白。

诊查:该患者有过敏性病史,查胸片X线未见异常,血中嗜酸细胞增高,血变态反应呈多种物质阳性反应,气道激发试验阳性,遂诊断为咳嗽型哮喘。

辨证:风咳,证属风邪犯肺,气道失衡。

治法:疏风宣肺,舒缓气道,止咳利咽。

处方:

炙麻黄8g,苏子叶各10g,蝉蜕8g

地龙10g,利僵蚕8g,牛蒡子10g

五味子10g,白芍10g,紫菀15g

前胡10g,辛夷10g,炙杷叶10g

3剂,水煎服。

二诊:

咳嗽,咽痒,呛咳明显减轻。

患者很感高兴,但仍咽中痒感,夜晚睡时仍有咳嗽,但睡眠好转,饮食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仍拟上方加全蝎3g、山萸10g,7剂后诸症得缓又宗上方10剂,回当地继续调养,后询问了解,病情稳定。

按语:

该例患者系感冒后咳嗽长达4个月,经检查提示诊断为“咳嗽型哮喘”,

此病多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引发,或有过敏史,或家庭史,

由于该病系以咳嗽为主,伴咽痒,故常有误诊为支气管炎、咽喉性咳嗽等病,一般医生治疗往往首选抗生素。

实际该病乃属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咳嗽为其主要症状,并无哮喘,称之“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言“咳嗽型哮喘”的疾病。

由于常有突发、呛咳、阵作,若遇冷空气、异味、空气污浊时,则立即诱发咳嗽,

常呈痉挛性咳嗽,是一种气道的高敏感、高反应的现象;

西医药是以治疗哮喘之法治之。

笔者则认为系属风邪为患,由于突发、咽痒,有时鼻痒,有过敏因素,系与风之特性相关,因“风为百病之长”、“风善行数变”,故以疏风为主,

方中炙麻黄、苏叶、地龙、蝉蜕、僵蚕、全蝎,均系具有散风、疏风、搜风特点的药物,

同时配伍以舒缓气道之药,如五味子、白芍药、炙杷叶、苏子、苏叶、辛夷,后来加味的山萸肉亦为此意。

可以看出,并非以止咳、祛痰、消炎、清肺为主。

但此病从临床来看亦常有合并感染而见热症,以及伴阴津不足气逆血瘀者,不可不知,届时还要详加排证立法,选方加减用药。

近些年来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几百种,但其治疗则多以清热、祛痰、止咳,疏散风寒、风热为主,而治疗咳嗽型哮喘的方药尚属凤毛麟角。

咽痒咳嗽案

甘肃省名医李子质

高某,女,36岁。

1991年11月4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咳嗽、咽痒4年。

每年秋始冬至,易于外感,背冷恶风,咽痒,咳嗽不止,气短,入夜加重,痰少,畏生冷饮食,二便尚调。

诊查: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而沉。

辨证:中焦阳虚,虚寒咳嗽。

治法:温中除寒,清咽利膈。方用理中汤合元参升麻汤加减。

处方:

元参15g,升麻15g,甘草15g

荆芥6g,党参30g,白术10g

干姜10g,肉桂10g

5剂,水煎,早晚服。

11月10日二诊:

畏寒大减,咽痒、咳嗽稍轻,舌、脉余症同前。

前方除去荆芥,合生脉散,肉桂减为6g。

4剂,煎服法同上。

11月14日三诊:

背已不冷,咽痒大减,咳嗽时有,脉已不细沉,舌同前。效不更方。6剂,煎服法同上。

11月22日四诊:

咳嗽已平,咽时有微痒,再未感冒。舌质仍胖,脉缓。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保元汤,加服蛤蚧大补丸、大补脾肾之阳,外护卫气,巩固疗效。

咽痒咳嗽之症多见于外感之后,邪气郁遏于喉而致痒,故咳非因肺气不宣而咳,是因咳致痒,痒止则咳平,治宜重在止痒,非在宁嗽。

但根本在中焦阳虚,外卫不固,治病当求其本,故本案遵“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理,以温建中焦补益卫气为主,兼以清热疏风止痒为辅,故使多年沉疴,不逾月而愈。

咳嗽变异型哮喘

四川省名中医刘方柏

刘某,女,50 岁。

主诉及病史:因咳嗽反复发作年余,以咳嗽变异型哮喘入院。经消炎、镇咳、脱敏治疗咳仍如故。以夜间为甚,干咳不止,咽痒即咳,咳掣胸痛,邀我会诊。

舌脉:诊其脉沉数,舌淡、苔白。

处方:刘方柏教授即处以泻白散、黛蛤散、瓜蒌贝母散和抗敏汤(乌梅、五味子、防风合方)治疗,服药3剂咳嗽即止。

次年旧症复发,求刘教授以原方治疗,不料连服10剂不效。

因其口渴咽痒咳嗽较剧,又改用沙参麦冬汤加粟壳等,药后仅小效而复如故。刘教授颇感棘手。

交谈中患者道出自己是游泳爱好者,联系到病人咽痒,遇风则咳,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小青龙汤证吗?

为何被干咳、渴和用抗敏药有效等表象所惑。

随即改用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12g,白芍20g,干姜10g

五味子12g,甘草10g,桂枝10g

半夏10g,北细辛10g

蜂房10g,蝉蜕10g

服药3剂咳止,咽痒停,再服3剂后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