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一定是过敏性鼻炎吗?
秋季到了,很多患者来院就诊或者网上咨询时,都提到最近自己经常连续打很多个喷嚏,同时流清水样鼻涕,问自己是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
其实一些其他类型的鼻炎也可能会有打喷嚏和流清涕的症状,如何才能区分是否患了过敏性鼻炎呢?今天杜杜就请我们科的王彦君博士为大家来讲一讲吧 。
王彦君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鼻科组组长及耳鼻喉住院医规培基地教学秘书,从事耳科学及鼻科学临床及基础研究,眩晕人工智能诊断,鼻部炎症机制。
擅长常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鼻内镜下鼻窦手术、鼻颅底手术及其他常规鼻科手术,在眩晕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深入研究,尤其是眩晕人工智能方面的开发及应用。
好啦言归正传,下面我们来谈谈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的特点都是什么。
一、过敏性鼻炎(AR):
定义 :
鼻黏膜接触吸人性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EOS)为主的鼻黏膜炎症。AR在亚洲的患病率高达38%。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鼻塞、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鼻痒等,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部分AR合并哮喘、慢性咳嗽等下气道疾病。
诊断:
典型的症状、体征和变应原检测结果阳性。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将AR分为轻度和中重度。
常用的辅助检查:
变应原检测(变应原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分泌物涂片或灌洗细胞学检查、鼻激发试验、鼻阻力测定、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检测、视觉模拟量表(VAS)、生活质量评分(AQIQ)等。
治疗:
目标是实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总体控制,降低合并症和并发症风险。
杜杜
首先,一定要让患者了解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减少变应原接触的方法、AR与哮喘相关的医学知识、药物治疗目标和使用方法、联合治疗方案的目的和意义、长时间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等。
药物治疗 :
(1)鼻用糖皮质激素(INCS):
是AR治疗的一线用药,安全性好,不影响儿童生长,无老年人白内障、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反应。
(2)抗组胺药:也是AR治疗的一线用药。常用的有氯雷他定、左卡巴斯汀、西替利嗪等。但是,美国指南建议5岁以下患儿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3)鼻用减充血剂:鼻塞严重时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但是使用疗程要小于7天,儿童使用需要稀释一倍。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鼻堵严重和/或伴有下气道症状的患者推荐作为一线用药。其可减轻炎症过程中白三烯增多所引起的鼻塞等症状。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温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可清除鼻腔内变应原及炎症因子,减轻黏膜水肿,促进纤毛的运动,减少局部用药等。有研究证明,单用温生理盐水鼻腔冲洗3个月,短期疗效不差于生理盐水冲洗联合鼻用激素。用法:每侧75 ml/次,1—2次/天。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可减少冷刺激,也更容易被接受。嘱咐患者采用正确的冲洗的方法,避免用力过度将水冲人中耳。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
目前国内SIT是采用以尘螨为主的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通过较长时间反复接触变应原提取物,促使机体对变应原产生免疫耐受,以控制或减轻症状。SIT可能是调整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方法。治疗周期较长,不少于3年。
适应证:
①患者只对螨或主要对螨过敏;
②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或未获得持续缓解;
③药物治疗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④不愿意接受长期药物治疗;
⑤恐惧使用激素治疗。对哮喘发作的高危人群(如5岁以上AR儿童)可较早开始SIT。
在SIT初期由于变应原摄人量增加,症状可能加重,因此局部用药仍需持续。
禁忌证:若SIT诱发哮喘症状发作或加重,则不推荐使用:
①大量或联合使用药物哮喘仍未能达控制患者;
②正在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增加不良反应,影响肾上腺素急救效果);
③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④免疫缺陷疾病患者;
⑤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早期,如SIT治疗中发现怀孕,可以继续SIT治疗;
⑥恶性肿瘤患者;
⑦心理障碍或不能完全理解SIT治疗风险和局限性者。
外科治疗:
国际和国内AR指南均认为“AR是变应性疾病,外科治疗并无意义。但是,对于鼻塞严重患者,或者伴有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则需要查明原因,若因鼻中隔严重偏曲、下鼻甲肥大、腺样体肥大等,在药物控制鼻部炎症后鼻塞仍无改善的患者,可在慎重评估后选择手术。
手术目标:
改善鼻通气功能,对下鼻甲的处理以保留鼻黏膜为原则。
AR治疗方案应体现个体化:
(1)儿童AR伴腺样体肥大及扁桃体肥大:在鼻部治疗的同时加服LTRA,建议连续使用3个月后评估鼻通气功能。对于Ⅲ度肥大的扁桃体,建议在腺样体手术同时行双侧切除。伴有渗出性中耳炎者建议同时鼓室置管。
(2)临床症状以喷嚏、鼻痒、眼痒为主,抗组胺药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3)嗅觉减退或消失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二、非过敏性鼻炎(NAR):
定义:
NAR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病理生理涉及范围广且无规律可循。NAR与AR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常无明显差异,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检测结果为阴性是其特征。NAR占鼻炎的50%~60%,目前常用的NAR分类有感染性鼻炎(急性和慢性)和其他类型的NAR。
从临床角度可分为药物诱导性鼻炎、味觉性鼻炎、激素诱发的鼻炎、感染性鼻炎、NAR伴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综合征、职业性鼻炎、老年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血管运动型鼻炎。
近期研究发现,咽喉反流可能是NAR重要的病因之一。NAR对下气道的影响与AR相似,但程度较轻。
诊断:
NAR的确诊依据患者鼻部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变应原特异性免疫反应阴性。诊断NAR应致力于探讨病因(如结构性、药物性、职业性、胃食管反流等)。
治疗:
NAR病因为多因素,其治疗方案需在努力查明病因后制定,应包含抗炎治疗(同AR)和针对病因的个体化治疗两个方面。
1.抗炎症治疗:方法参照AR。对不能查明病因或者不能避开病因的NAR患者,建议较长时间冲洗鼻腔。
2.针对病因的个体化治疗:
(1)药物(如:鼻用减充血剂)引起的NAR: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短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减轻黏膜的药物损伤。
(2)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综合征:常表现为严重的鼻部炎症,比AR更多伴有嗅觉障碍及下气道炎症。对INCS治疗反应良好。症状持续或反复者,可间断口服糖皮质激素。建议口服波尼松20~25 mg(有消化道溃疡、活动性肺结核、严重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应慎用),晨起顿服,每日一次,每疗程7天左右。
(3)职业性:应力劝患者脱离致病环境(如接触化学、毒物、刺激性粉尘等)。
(4)结构性:因鼻腔结构不良而导致严重鼻塞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5)内分泌相关性:月经、妊娠期、甲减、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改变的患者,其症状可能随内分泌的改变或干预而好转。
(6)老年性:清水样涕(进食时可呈滴水状)是其临床常见症状,常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作 者:王彦君编 辑:杜晶艳审校者:王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