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肺为先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尽情享受着“秋高气爽”的惬意和事业成功的喜悦。可能有些朋友会忽视一个问题,秋季这一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很多疾病发病或加重的季节。
遵循中医“天人相应”和“治未病”理论,采取科学的养生方法,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真正地享受健康的幸福生活。
根据中医理论,就四时与五脏的关系来讲,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更易被秋燥所伤。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养生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初秋时节,气温虽然有所下降,但酷暑的余威还不时呈现出来;人们刚刚经过湿热的暑天,体内的湿浊还未完全消除。尽管有“秋冬进补”的说法,但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助湿生痰,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还可能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在初秋,以“清补”为要。所谓“清补”,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肺、健脾、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起到补益调理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
例如,有一味中药,也是常用的食物--莲子,其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具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是秋天适时补品,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按照五行学说,培土可以生金。因此,健脾的食物对肺脏是有保护作用的。其食用方法很多,如银耳莲子羹、百合莲子羹等都很受大众喜爱,并且,银耳、百合都是补肺润肺常用的食品,同时,也是常用的中药。再如,莲藕,也是大众非常熟悉的食物。
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养血,对慢性肺病的咯血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民间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确是养生经验的总结。而用具有良好化湿浊、健脾胃作用的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最适合在初秋时节食用。至于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气、又养阴、通调肺脾肾的山药,更是我们山东人喜爱的清补食品。
虽然说燥为秋季之主气,但初秋时节,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误食霉变的食物会造成消化道的病变。但大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霉菌孢子会引起肺的严重疾病―霉菌性肺炎。特别是老年人、小儿、患有慢性疾病者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更易患病。从这个角度来讲,立秋时节,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注意卫生消毒;防止霉菌孳生是秋季养肺的一个重点。
立秋养肺还要注意科学使用空调。尽管秋老虎不时来袭,但和夏季相比,初秋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所以,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人在旅途,车厢内空调温度较低,而人们路途劳顿,若在途中瞌睡,更容易感受寒邪,引发肺病。在这里提醒初秋时节经常外出的朋友们,一定要备件“避寒”的长袖上衣。
“春捂秋冬”反映的古人的生存智慧。“秋冻”是说秋季气温稍降,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即将到来的冬季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老年人、儿童、慢性病特别是慢性呼吸病、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冻”,即使一般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的适度,盲目“秋冻”不可取。
中医特别关注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前面说过,在多事之秋,悲忧最易伤肺,而养肺的方法也有多种,“笑”便是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而现代研究也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一种最好的“运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笑能使肺扩张,改善通气功能,清洁呼吸道,使呼吸更通畅。
总之,肺为“娇脏”,需要主人的呵护。而立秋又是养肺护肺的重要时点。真诚地祝愿朋友们身体健康,自由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