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敏人”会越来越多?背后的2个原因,不禁让人深思

文 / 育乐养生资讯
2019-07-18 00:26

“啊嚏……”每逢清晨就一直不停打喷嚏、流鼻涕,手里常备卫生纸,眼睛痒总想挠,晚上鼻塞到睡不着,严重的还有哮喘反复发作,生活和工作节奏完全被打乱,这就是“过敏人”的真实写照。

过敏性疾病常见吗?即使你有幸免于过敏,身边必定也见过不少过敏人群。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指出,过敏性疾病是全球第六大类疾病,全球有30%~40%的人口曾经或正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且患病率在持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40亿人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

何为过敏?先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

专家提到,“过敏是一类由于身体免疫机制所诱导的反复出现的高敏反应,由于机体吸入、食入、注入或皮肤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在组织、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

她指出,过敏并非一击即中,不是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就产生症状,而是需要经历两个阶段:过敏原首次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与体内细胞牢固结合产生“致敏细胞”;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致敏细胞”结合后导致脱颗粒,里面含有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来,从而刺激神经、腺体、血管以及平滑肌,导致喷嚏、流涕、支气管痉挛等多种过敏症状出现,这就是过敏反应的机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得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儿童的常见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以及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牛奶过敏等胃肠道过敏。主要累及部位为皮肤、粘膜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得过敏?这其实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专家说,“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性疾病,那么孩子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可高达70%以上,如若父母单方有,孩子也有45%的概率,即使父母双方都没有过敏性疾病,孩子依然会有可能会患有过敏性疾病;其次,暴露于环境中的鸡蛋、牛奶制品、动物皮毛和尘螨等,空气污染都是过敏的危险因素。相反,阴道分娩、母乳喂养的孩子,以及卫生条件差、少使用抗菌药物是过敏的保护因素。”所以,想要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除了避免过敏的危险因素,可以在过敏的保护因素上下功夫。

如何诊断过敏性疾病?先“揪出”过敏原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当不幸出现过敏症状时,想要治疗和管理疾病,第一步是先确定诊断。门诊中诊断过敏性疾病包括两步:初步诊断+明确病因。

“初步诊断也叫做非特异性诊断,包括医生询问患者病史: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有接触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有螨虫、花粉、霉菌、宠物的皮毛,食物过敏主要是牛奶、鸡蛋、海鲜、坚果;是否有发作性、反复性、间歇性的症状特点,再根据发作部位来分辨鼻炎、结膜炎、哮喘;并针对性做相关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其次,通过体内检查或体外检查,如皮肤点刺实验、斑贴试验,或血清学诊断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实验等来明确过敏原,也叫作特异性诊断。专家称,“只有病史和特异性诊断联合起来才能诊断一个过敏性疾病。”

专家提醒,想要对过敏性疾病长期成功地进行疾病管理,医生只是给予药物指导,更多还需要靠自身的管理,在诊断过敏原后需要规避过敏原。另外,IgE定量检测过敏原也可以帮助预防过敏性疾病,让临床更精细化管理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