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哮喘患者逾4500万 防诊治均亟待加强
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近日,“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超4500万成人患有哮喘,且哮喘患者的诊断率、治疗率较低,亟需加强对哮喘的规范诊断和治疗。
6月25日,该研究牵头单位——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联合举行研究发布会,介绍研究专业结果及社会意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辰院士指出,在我国,哮喘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各项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控政策与规划中,都应将慢阻肺、哮喘等重大呼吸疾病放在重要位置,以尽快补齐呼吸疾病这一整体疾病防控中的突出短板。
发布会现场
呼吸病疾病负担重 须尽快补齐短板
据了解,“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始于2010年,采取严格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10省市5万余名城乡居民,进行细致现场调查及严格肺功能检查,结合我国2015年人口调查数据,可以准确反映我国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疾病的流行状况、患病人数与患病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其中男性患病率4.6%,女性患病率3.7%,患者总人数4570万(男性2570万,女性2000万)。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中的26.2%存在肺功能气流受限,且年龄越高,出现肺功能气流受限的比例越高。
王辰表示,中国呼吸疾病的流行状况长期以来被严重低估,且防控现状不容乐观。“除上述研究外,哮喘在20岁以下还存在有大量人群,且在统计方法上,本次研究没有把咳嗽变异性哮喘统计在内。由此可判断,我国哮喘患病人数保守估计在6000万左右。”他还表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中有71.2%从未被医生诊断,只有5.6%接受了基本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凸显了我国在哮喘规范化诊治上的突出问题,应尽快补齐这一“既短且宽”的短板。
吸烟、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主要风险因素
研究还发现,过敏性鼻炎、吸烟、幼年时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病史、父母有呼吸系统疾病史、低教育程度与哮喘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罹患哮喘,患病率分别为5.8%和3.5%;在非吸烟人群中,大气污染(PM2.5≥75μg/m3)、生物燃料使用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暴露及居所霉斑暴露可增加哮喘的患病风险。
王辰表示,烟草对慢阻肺和哮喘都具有一定影响,控烟依然是防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首先,要积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其次,加强控烟宣传,以多种形式强调吸烟的严重危害;此外,普及临床戒烟干预,通过设立戒烟门诊、戒烟热线等完善控烟工作。
多措并举提升哮喘防治水平
针对如何提升哮喘防治能力和水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徐永健教授表示,基层是慢性呼吸疾病防治的主战场,我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水平堪忧,亟需通过有效手段提升基层医师对慢阻肺、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能力。目前我国还约有70%的哮喘患者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在提升基层防治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呼吸疾病的学科建设,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加规范化的诊疗。
王辰表示,基于现状,呼吸专科医生应首先发力,推广和普及哮喘的诊断常识,对社会进行大量的健康科普和教育宣传;其次,要积极落实分级诊疗,症状较轻的患者首先在基层医院完成首诊,疑难的哮喘患者及时转至医学中心进行诊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随访,从心理到生理两方面关心患者健康。
治疗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黄克武教授指出,规范的临床诊疗是延缓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疾病发展、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掌握规范的哮喘诊疗技术是对每一位呼吸医生的基本要求。目前哮喘治疗最规范、最提倡的方式是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另外,还需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升医务人员对疾病的管理能力,多层次推广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