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防治支气管哮喘,分清虚实最重要
支气管哮喘主要为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堵塞不畅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憋气喘促、喉间有声、甚则呼吸困难、抬肩鼻煽不能平卧。今天为大家讲讲防治支气管哮喘如何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哮喘多责之于痰阻气道,治之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根治。治哮喘,首分虚实,以寒、热、湿、痰为实为标;以脾、肺、肾生理功能受损为虚为本。
哮喘实证
初起多由寒邪伏肺,新感时气,肺气被遏所致。证见胸闷、气满、清痰稀白、形寒无汗,苔白脉紧,治宜散寒宣肺为主,常用小青龙汤:桂枝、白芍、半夏,麻黄、五味,干姜、炙甘草,细辛,大枣等。
用之得当,寒喘立缓解。若素体肺气较虚或寒中夹热,不宜温散,可用定喘汤,方中既有麻杏、苏子之温降,又有黄芩、桑白皮之凉泻,更有白果、款冬之敛,对实中有虚,虚中夹热者皆宜。
如服一、二剂疗效不显,即减白果之敛,加射干、胆星、地龙,消痰制喘力强、见效必捷。此偏于外寒束表,痰热内蕴之咳嗽哮喘症候之治也。如不属寒也不属热,单气道痰喘、食欲不振、苔腻脉滑,此为痰盛,减黄芩、桑白皮,加白芥子、炒莱菔子可使痰喘平而饮食增,效颇理想。凡实证哮喘,均欲使其咳痰爽利,邪有出路,则哮喘易退,不宜强制其喘。
哮喘虚证
1.阳虚哮喘。
虚在脾肾,发则喘甚,呼多吸少,痰稀食减,便溏,畏寒喜暖,腰酸尿频,舌质淡苔白、脉滑沉细,此因久病哮喘,由肺及肾,肺肾两虚,以致肾气摄纳无权,逆气上奔而见。
治疗应以益肾固气为主,用金匮肾气丸改汤:熟地、山药、茯苓、山茱萸、丹皮、泽泻、附子、肉桂心。加地龙、胆星、沉香等;多数患者治疗后能缓解或治愈。
此方前6味为补肾阴药,附子、肉桂则能温肾纳气,如夹外感,可先以小青龙汤,俟外解后再以本方,无外感表症者,则迳用本方。有的患者恐其有碍脾运,酌加党参、白术、茯苓以益脾化湿痰,以固脾肾之本。
2.阴虚哮喘。
虚在肺肾,虽也动则气喘,但咳痰黄粘而且咽干,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或颧红,舌红少苔,脉细虚数,可用八仙长寿丸化裁,一般用干地黄不用熟地,又减茯苓、泽泻,因其无须渗湿也,加北沙参、川贝母、玉竹、白果肉,则益阴敛气,润肺祛痰。
阴虚哮喘者,有时亦见虚中夹实,脘膈阻满,喘憋不安,如一味填补阴虚则误,需酌加炒莱菔子适量,而地龙、射干、胆星尤不可缺,有表症则加桑叶、秦艽,待表症除,仍守原方。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来自:同仁堂健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