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病总是好了又犯,怎么才能彻底根治?
现在有鼻炎、长期咳嗽、哮喘、抽动症、腺样体肥大、鼻窦炎、惊厥 、过敏等病症的孩子非常多,家长们在用推拿、董氏特效穴、艾灸调理了一段时间后,往往症状就会减轻,乃至消失,但总是因为一件什么事情,这些症状又卷土重来了。
孩子的病明明好了,怎么又开始犯了呢?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根治呢?这是很多家长的疑问。
前段时间一个妈妈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我。
她的孩子以前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推拿+忌口了一段时间以后,症状本来缓解了很多,但因为放松了忌口,症状又反复了,推拿+忌口了以后又缓解了,可一顿冰激凌下去,又严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大部人把关注都放在了表面的症状上,我常常讲,不要以为只有出现症状才算是病,所有的症状都是内在失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体现的结果,就像冰山露出海面的那部分,海面的那部分巨大的山体才是问题的根源,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所以中医看的不是症状,而是症状背后的内在失衡,只有当内在真正调理得阴平阳秘了,病才算彻底好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总结了四点建议,希望对发愁孩子的病总是反反复复的家长朋友们有所启发。
当疾病发作时,体内的阴阳已经偏颇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用推拿、艾灸、董氏特效穴等方法去纠偏,就如同悬崖勒马,当偏颇减小后,明显的症状就消失了,其他的症状也会慢慢好转,但此时的偏颇依然存在,所以不要一看到症状缓解了,就觉得病好了,要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踏出的第一步,想要达到平衡,还需要继续纠偏。
比如鼻炎,表面是鼻粘膜有炎症,是个实证,但本质上是肺、脾、肾三脏的阳气不足,是个虚症。再比如哮喘,本质上是由体内的伏痰,以及肺、脾、肾三脏的虚损造成的,如果真想根治,就一定要把这三脏的正气一点一点扶上来,并一点点去除潜伏在体内的邪气。
事实上,无论是补虚还是祛邪,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这种偏往往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有的是从胎里就带来的,有的是日常生活习惯造成的,更多的是两者兼而有之,但都不是短时间就能真正调理得阴平阳秘的。
首先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然后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只有把脏腑的虚损补足了,才能真正达到根治,永不复发。
日常生活习惯在人身体上发生的影响,就好像水滴石穿,看似不起眼,但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力量相当可观。
比如绝大部分的小儿病症都和脾胃虚弱有关,因此得这些病的孩子,我们一律建议忌口肉蛋奶水果,因为肉食、蛋类虽然营养高,但不容易被脾胃运化,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还会酿生湿浊;奶制品容易增加痰湿,水果大部分都是寒凉的,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的阳气。但因为西方营养学太深入人心了,真正能做到这几点其实是很困难的,家长要克服重重的阻力,能做到百分之七十就已经不错了。
就像这个案例,孩子鼻炎、哮喘的症状本来已经缓解一些了,家长就放松了忌口,结果症状卷土重来,推拿配合忌口后又减轻了,结果一顿冰激凌又严重了,辛辛苦苦补了几个月的正气,结果因为饮食,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群里太多太多了,孩子长期咳嗽,妈妈又是推拿又是艾灸、泡脚,辛辛苦苦调了半年多,孩子终于不再咳了,爸爸觉得孩子忌口了那么长时间太亏嘴了,带着孩子吃顿大餐吧,结果又咳上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只看表面症状,一定要看到症状背后的偏颇,否则很容易被假象迷惑,忘记真正要做的事情。
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学个方法上,更要明白这个病是怎么回事,这些调理方法到底在发生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只有自己明白了,才能慢慢渗透给家人。当然,我们刚接触的时候很难马上就能明白,就算看了相关文章,也只能懂个大概其,所以勤实践非常重要,只有在实践中观察、学习,才能体会得更多更深。很多妈妈对忌口的重要性也都是在长时间实践观察中领会到的。
有一位学员曾经用四个月时间调理好了孩子的抽动症,但本已消失两年之久的抽动症在今年秋天又复发了,孩子的脖子频繁抽动,用药灸和董氏特效穴调理后有所减轻,可没多长时间又严重了,我判断这种突然加剧的情况,很可能是受风了。
有抽动症的孩子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因为抽动这个症状是由身体内在的风邪所引发,“邪之所凑,其气必须”,邪气最能欺软怕硬,正气足的地方它不会去,专门攻击身体里的薄弱点,所以抽动的部位都是正虚邪盛,更容易遭到外邪的攻击。
经过我的提醒后,这位妈妈加强了对孩子脖子的防护,又用药灸调理了不到一个月,孩子的抽动症状才彻底消失。
不光是抽动症,所有的疾病都是这样,比如同样是脾虚痰湿重,为什么有的人就会腺样体肥大,有的人就会得哮喘,也是因为体内虚损的部位不一样,邪气攻击的部位也不一样。所以除了调理脏腑之外,还要着重加强对薄弱点的保护。
疾病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多元的,刚才着重强调了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因素,也是因为饮食这块出的问题比较多,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原因。
比如有些孩子频繁生病,其实是和父母的情绪、家庭的氛围有关,情志是一大致病因素,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中,身体一定会出问题的,就像抽动症,很多孩子的抽动症都是在有压力时复发的。
运动方式也常被忽略,不是所有运动都有益健康,为什么有些孩子的鼻炎、哮喘会在运动后复发,就是因为运动后气更虚了,为什么阳虚体质的孩子不适合游泳、滑冰,做完这些运动后症状会加剧,就是因为水本身是阴寒之物,会加剧体内的虚寒。
此外还有孩子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学业压力大、家长教育方法有问题,乃至学校、社会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对于孩子的疾病,我们要放开思路,从生活的多个层面找找原因,这也需要我们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医育儿知识,关注点从疾病过渡到日常养护。
其实所谓中医,就是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
大部分人在刚接触中医育儿时,都是在孩子出现了明显症状时才开始上心,关注点也都在用什么方法应对上,而平时基本不管不顾。
而其中一部分有心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熏陶后,开始在孩子没有明显症状的时候也开始留心他的精神状态、脸色、舌相、二便、口气、嘴唇颜色、手心的温度湿度等等,除了日常的推拿、艾灸,她们也开始操心日常饮食、睡眠、穿衣、情绪……,这种关注点的变化表明,她们对中医的认知已经从“治病”层面发展到了“治未病”,当有了这样的认知提升,孩子才有可能彻底摆脱疾病的纠缠,实现体质的飞越。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接触到中医育儿,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进入大门以后不要浅尝辄止,还能往更深的地方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