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协和讲堂 | 孩子流鼻血,是上火还是绝症?专家告诉你真相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主任医师蒋子栋教授
编辑 | 吴施楠
流鼻血几乎是人人都经历过的“血案”,很多人会描述说,他感到喉头或者鼻根部有一股腥味穿上来以后血就跟着涌了出来。尤其是孩子,流鼻血会经常突然发生,甚至半夜醒来,发现血染枕被,导致家长们手足无措,甚至胡思乱想:“孩子反复流鼻血是上火了?还是血液病?或者是癌症?……”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爱流鼻血的人也相应增多了,鼻出血进入了高发季节!这是因为我们的鼻子主要由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组成,整个鼻腔表面覆盖着含有丰富血管的粘膜,血液供应非常充足,在干燥的天气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经鼻腔,以提高鼻腔吸入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因此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而导致出血。冷热空气交替或者鼻子受到外界碰撞也都会引起小的血管破裂,出现鼻出血。鼻出血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心理和生活状态。
基于此,我们本期“百年协和讲堂”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主任医师蒋子栋教授,为大家科普一下鼻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面的健康知识。
什么是鼻出血?
鼻出血,中医称为鼻衄,指鼻腔、鼻窦、鼻咽部的出血,严重时称为“鼻洪”、“脑衄”。鼻出血一般是一前一后两个出血位,鼻腔黏膜前面破裂,血从鼻子流出来;鼻腔黏膜后面破裂,血就会流进口腔。
鼻出血就像水管被砸破,或者水压太大,水管老化破裂,都会导致水管漏水。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容易受到环境、个人体质和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发病更多,高原地区的发生率多于平原。
鼻出血的危害
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也有两侧同时出血;有间隔地反复出血,也有持续性地出血。鼻出血可轻可重,轻者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或者几滴,出血量少可自行止血;严重者来势凶猛,出血量很大,往往让人惊慌失措或处理不当而导致低血压、失血性休克、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反复流鼻血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诱发贫血、血小板减少、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儿童经常流鼻血还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儿童、青少年的鼻出血
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方(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也就是利特尔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一般鼻出血从鼻腔滴出。量较小,按压可容易压住。
中、老年的鼻出血
则多发生在鼻腔的后段,如吴氏鼻-鼻咽静脉丛。一般鼻出血从咽后壁即口腔咳出,量可较大,难以压住。
鼻出血的病因
我们正常人的鼻子不该出血,出血就是有问题,只是看问题大还是问题小。是因为天气热、环境温度高还是上火了?是因为心情太兴奋、情绪太激动?还是因为运动过度、剧烈?……那么,流鼻血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年龄
鼻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约60%的人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鼻出血。相对来说,老人和孩子更容易出现鼻出血的情况。研究发现,10岁以下及70-79岁为发病的高峰期,其中儿童在2岁以下发生鼻出血较少见,4~6岁发生鼻出血最多见。
小儿之所以是鼻出血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儿童鼻前部的利特尔区毛细血管特别丰富,鼻黏膜比大人的更脆弱,易在各种诱因作用下破裂出血。通常等到他们青春期以后,随着激素的改变鼻黏膜会增厚,流鼻血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老年人之所以是鼻出血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老年人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比例高。
性别
鼻出血的发病率具有性别差异,50岁以下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是因为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雌激素不仅可以保护鼻腔黏膜,而且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50岁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对鼻腔黏膜和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因此50岁以后女性患者增多,性别差异减弱。
气候干燥
秋冬气候干燥,人体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内容易结痂,引起干涩、发痒等不适感,在干燥的天气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经鼻腔,以提高鼻腔吸入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因此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而导致出血。这是如果没有及时补水的话,很容易上火,从而更易导致鼻出血。
烟酒嗜好
男性患者多数有烟酒嗜好,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使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管收缩,导致鼻腔黏膜缺血干燥,也促使血压升高,增加了鼻出血的发生率。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也是鼻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且长期过量饮酒者易于发生顽固性鼻出血。主要原因是酒精对血管及肝脏的影响最终导致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合成减少或者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生成减少或者活化障碍等,同时饮酒促使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也可增加鼻出血的发生率。因此,重视戒烟戒酒的健康宣教有助于降低鼻出血的发生率。
气压急速变化
气压急速变化,如飞行、潜水或高原性反应,也可引起鼻衄。
局部病因
主要指鼻腔、鼻窦及其周围结构的炎症(鼻炎、鼻窦炎、鼻咽炎、过敏性鼻炎、溃疡、糜烂等)、外伤(揉鼻、挖鼻、用力擤鼻、摔伤、撞伤、拳击伤等)、肿瘤(鼻咽癌、鼻腔癌、鼻窦癌、血管瘤或者鼻息肉)、畸形(鼻中隔偏曲等)、异物(儿童常见)等。
炎症
鼻子炎症是引发鼻出血的一个原因,比如鼻窦炎、萎缩性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都会引起鼻出血。患有鼻炎的幼儿会因为流鼻涕、鼻塞而产生鼻痒,造成打喷嚏或用手指抠鼻子,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还会因为炎症导致黏膜水肿,毛细血管变脆,而容易引起鼻出血。
外伤
抠鼻子、擤鼻涕太用力或玩耍时撞到鼻子等都很容易造成小孩流鼻血。严重的鼻外伤可导致鼻腔黏膜撕裂,引起鼻出血。鼻额筛眶复合体外伤骨折常并发筛前动脉破裂,可引起鼻腔上部出血。颅底骨折可致颈内动脉破裂,形成外伤性假动脉瘤,经蝶窦发生严重鼻衄。前颅窝骨折若有大脑前动脉破裂,可引起鼻腔顶部筛骨水平板处出血。
肿瘤
肿瘤所致鼻出血多系肿瘤本身表面溃烂引起,出血程度因肿瘤性质而异。恶性肿瘤晚期侵犯大血管时可发生致命性鼻出血。良性肿瘤中最严重的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年,其次为出血性鼻息肉,鼻腔和鼻窦的毛细血管瘤出血也较多见。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原发于鼻腔和鼻窦的癌症等早期可能仅为涕中带血或血性鼻涕,损伤较大血管时可发生严重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
在黄种人中,鼻中隔偏曲的比例还是很高的,70%左右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轻度的鼻出血一般是因为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在左右鼻孔中间,应该是直的,如果发生变形,歪了后会对一侧鼻黏膜造成影响,空气气流的流向在变形处发生改变,此处黏膜变得干燥,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异物
孩子在玩耍时把纸团、果皮、瓜子、玩具小零件等东西塞进鼻腔,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从而引起黏膜糜烂出血。
全身病因
鼻出血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个症状,凡是引起血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变脆的病因均有可能引起鼻出血。常见疾病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血液病(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肝肾慢性疾病(尿毒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风湿热、急性高热性传染病(如伤寒、回归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失调等。
高热
如果孩子得了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或肺炎等时伴有高热,水分蒸发的时候黏膜也容易干燥,同时鼻黏膜的血管会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出现鼻出血。
咳嗽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患者咳嗽时,头颈部静脉压力升高,易使下鼻道后端的Woodruff静脉丛怒张破裂而发生出血。
血液凝血机制障碍
全身性疾病所致的鼻出血多是因为凝血功能不佳所致,以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凡影响凝血机制的血液病皆可引起鼻衄,有时鼻衄可为这些疾病的首发症状。常见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病性鼻衄的特点是出血部位广泛,常波及周身黏膜和皮肤,鼻衄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此外,肝病因妨碍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的合成也可发生鼻衄。
血管壁脆性增加
见于动脉硬化和维生素 C、K 等的缺乏。偏食引起维生素和某些稀有元素缺乏,可使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易致鼻出血,这是小儿鼻衄的常见原因。对老年人来说,高血压、动脉硬化则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此外,慢性胃肠疾病和肝病皆可造成维生素缺乏而引发出血。
心血管疾病
对老年人来说,高血压、动脉硬化则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它们引起的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后半部,且出血量较大。根据临床统计,由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占了50%,高血压病人因动、静脉压均高,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故在鼻腔黏膜较薄的区域发生毛细血管或小动脉破裂出血。年纪大了以后,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变硬变脆,血管容易破裂而发生鼻出血。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是一种血管壁缺失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特征是鼻中隔、鼻甲、嘴唇和舌体出现毛细血管扩张。高达33%的该病患者存在肺部动(静)脉畸形,11%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动(静)脉畸形。患者末梢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内皮细胞连接处缺乏弹力纤维而不规则扩张。最易出血的部分是鼻中隔前部血管丛处,鼻衄易长期反复发作,有时也较剧烈。
某些药物
久服大量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由于影响花生四烯醇代谢,妨碍血栓素的形成,也可发生鼻衄。华法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甲硫哒嗪也和鼻出血有关。有抗胆碱能效应的药物可能会引起鼻腔黏膜干燥和破损,减充血剂和局部激素等鼻喷剂可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可卡因具有类似效应。长期使用有治疗目的的喷鼻剂,例如糖皮质激素,也可引起鼻出血。化学药物中毒(如磷、汞、砷、苯等),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
某些食物
常吃上火的东西,如枸杞、阿胶、人参等,虚不受补,容易发生鼻出血,所以在饮食控制后慢慢就不出血了。
其他
因情绪波动、疲劳、打喷嚏等诱因,也会使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损伤而引起鼻出血。有时老年患者便秘用力也可引起鼻出血。
大部分流鼻血并无大碍,从临床上来看,90%的流鼻血现象都属于血管破裂导致的血管性流血,但有些全身性疾病、肿瘤以鼻出血为先兆,虽然不常发,但也要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