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弼臣善用葱根治疗过敏性鼻炎、打鼾、外感风寒头痛等症

文 / 中医育儿
2017-10-29 22:26

国医大师刘弼臣善用葱根治疗过敏性鼻炎、打鼾、外感风寒头痛等症

葱根,为百合科植物的须根。性平,主治风寒头痛、喉疮、冻伤。《别录》称此药“主伤寒头痛”,《孟洗方》称此药“可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儿科临床医学家刘弼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葱根在治疗鼻炎、打鼾(腺样体肥大)的重要作用,因而经常与他药配伍,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刘老体会到,因小儿肺常不足,易感外邪,导致肺气失宣,又“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门户,故会出现鼻塞流涕,咽部不适,清阳不升,则会出现头痛,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失和,宣降功能失常,则不闻食香,食纳减少,甚则打鼾。现代医学认为是鼻部的淋巴组织—腺样体肥大引起打熟,又称之为“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窘迫症”等。刘老在临床上常选用葱根治疗过敏性鼻炎、腺体样肥大、打鼾及外感风寒头痛等症。

国医大师刘弼臣善用葱根治疗过敏性鼻炎、打鼾、外感风寒头痛等症

刘老在临床中常用辛夷、苍耳子宣肺通窍以畅气机;细辛、木通、升麻、葱根宣通阳气,通利鼻窍,治疗鼻炎、打鼾;黄芩、芦根、竹叶、牛蒡子清泻肺胃之热,使热有出路;焦三仙消食健胃以增食欲。诸药合用,窍通病除。

1、葱根配豆豉,用于外感头痛之证

外感头痛之证为小儿时常见之病证,主要是指小儿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倦怠无力等症。葱根配豆豉,出自《肘后方》葱豉汤,用于治疗感冒初起,头痛鼻塞,邪轻病微者,又可治疗温病初起,而有恶寒者。二者合用,可代替麻黄之用,因麻黄过于发汗可有伤正之弊。清代张璐云“本方药味虽轻,功效最著,凡虚人风热,伏气发温及产后感冒,靡不随手获效”。二药合用,通阳发汗而不伤阴,更无寒凉遏邪之虑。

病案举例

患儿王某,男,6岁,3天来,身体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曾在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予病毒灵、阿斯匹林等药,服药汗出则热渐降,须臾汗收则身热又起。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紫雪丹等,热仍不退,遂来就诊。刻下症见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形体消瘦,倦怠无力,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不得宣散。治疗宜以益气解表,和中达邪为法,方选参苏饮加减处方: 太子参10克,苏叶10克 ,葛根10克,前胡10克,陈皮5克,枳壳5克,葱根3个,淡豆豉10克,神曲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剂后,身热趋降,晚间体温37.2℃左右,形寒肢冷已解,心烦气短亦除,面色略转红润,胃口渐开,苔白脉缓,余邪尚未尽除,治系前方化裁。水煎3剂分服。服上药剂后,体温已正常,纳食佳,诸症均解,病告痊愈。

国医大师刘弼臣善用葱根治疗过敏性鼻炎、打鼾、外感风寒头痛等症

葱根配细辛,用于鼻塞、打鼾之证

2、葱根配细辛,用于鼻塞、打鼾之证

刘老认为,因小儿肺常不足,易感外邪,导致肺气失宣,“肺开窍于鼻”,咽喉又为肺之门户,故患儿外感后会出现鼻塞流涕,咽部不适,清阳不升,则会出现头痛,肺气失和,则不闻食香,故纳食欠佳,甚则出现打鼾现象。

病案举例

患儿李某,男,7岁,患儿近个月来鼻塞流涕,经常头痛,打鼾断,咽部不适,咽红,食纳较差,家长给予“鼻渊舒”等药治疗,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遂找刘老诊治。患儿舌质红,苔白,脉数。证属肺气失宣,治疗以宣肺通窍,解毒利咽为法。处方: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细辛3克,木通3克,升麻5克,黄岑10克,芦根30克,竹叶10克,牛蒡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葱梗3 个,绿茶1撮为引同煎。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后,头痛基本已解,鼻塞和咽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夜间打鼾现象明显减少,纳食转佳,舌脉基本如前。既已见效,效不更方,上方加鹅不食草15克,再服半月,诸症消失。

国医大师刘弼臣善用葱根治疗过敏性鼻炎、打鼾、外感风寒头痛等症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