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被诊断为颈椎病,往往是误诊,辟谣真相,一文详细告知您

文 / 健康生活幸福
2020-10-10 10:11

有很多病友来咨询,手麻以及颈肩背部疼痛是不是颈椎病?孔医生有话要说,不是颈肩背部不舒服、手麻就是颈椎病,希望这篇科普文能改变您们对类似问题的认识。

想一想,现如今社会的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比如出门需要自己开车,上下班都是坐地铁或公交、放眼一看几乎很多人都是在拿着手机看,回家后除了睡觉时间可以放下手机等;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压力是越来越大,几乎无暇顾及运动。

在手机控人群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低头。而长期低头的人都普遍存在一个“头前伸、圆肩、驼背的形态”。如下图所示:

其实很多人出现手麻、颈肩背部的疼痛,根本不是颈椎病的问题,而是大家最不熟悉的前斜角肌综合征所致。所以今天很有必要与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伙。

它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常表现为颈部和一侧上肢的疼痛或是麻木,其症状则因受压的组织会有所不同。一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外伤史,都是颈部劳累所致的。

  • 我们来看一看,斜角肌究竟是何方神圣?究竟长在我们人体的何处呢?

如上图中所示,在颈部外侧黄色两条肌肉就是斜角肌,排在最前方的是前斜角肌;前斜角肌是起于颈椎的第3-6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内侧缘斜角肌结节;而中斜角肌是排在中间的黄色肌,在第2-7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的上面,是3束斜角肌群中最大、最长的,在斜角肌结节和锁骨下沟之间。

在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个三角间隙,间隙的底部是第一肋骨,管人体上肢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从这个三角间隙中通过

  • 本病的发生与臂丛神经和血管通过斜角肌构成的三角间隙时受卡压直接相关

常见于以下3点

1.先天性的斜角肌畸形(前中斜角肌融合为一束,臂丛神经直接变异从肌纤维中通过);

2.第7颈椎的横突过长,出现颈肋现象,刺激压迫使前斜角痉挛;

3.长期低头,使斜角肌痉挛肥大,引起三角间隙狭窄(是目前最常见的病因);

4.呼吸模式异常,常在呼吸时,使用胸式呼吸,特别是女性,当然男性朋友也会哦;

5.颈椎的负荷过大,稳定性降低等。

一般患有此病之人,也不是每个人的症状都是一样,您的症状是取决于受压到的组织;常有以下3种情形

  • 仅是压迫到锁骨下动脉:起病一般是比较急的,疼痛常为缺血性跳痛,伴有酸痛不适。一般开始于颈部,然后放射到手及手指,以麻刺和麻木感最为明显,疼痛的位置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特点:颈椎活动的时候可以疼痛加重:颈部伸直时,斜角肌间隙变小,症状加重;颈部屈曲时,斜角肌间隙变大,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还有就是让肩膀下沉、肩胛骨下降,同样会加重症状

  • 仅是上肢的臂丛神经受压:此类问题,一般发生于长期的病变中,常是臂丛的下干受压,表现为锐性疼痛,并向前臂内侧以及第4、5指放射
  • 锁骨下动脉血管与臂丛神经同时受压:患者常会不自主的把头歪往疼痛侧,目的是缓解斜角肌的张力,避免疼痛等症状;常综合以上症状出现。

若是在做检测时,基本满足以上4点,您的症状就是前斜肌综合征引起的,根本不会是颈椎病,更不用耗费更多时间、精力、金钱去走冤枉路。

  • 若是先天性的问题,需要手术治疗;不过即使手术,效果也并不理想。
  • 其次就是最常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治疗

1.健康的姿势管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宜长时间低头,不可长期面对电脑,需要劳逸结合。

2.斜角肌的MET治疗

以右侧为例,先让头后仰,头向左侧旋转并侧屈,出现张力增高,疼痛位置时就是要治疗的障碍点;然后让患者用20%的力收缩右侧斜角肌对抗治疗者的手做等长收缩(患者试图用力往右侧旋转及侧屈)10-15s后,重新找到新的障碍点25-30s,每收缩一次,中间休息5s,直到操作至障碍点不能再移动为止。

3.呼吸模式的调整

调整呼吸模式,尽量让病友启动腹式呼吸,解脱利用稳定颈椎的呼吸肌的抬肩式呼吸。

4.尺神经的自我松动

5.颈椎的稳定训练

总结

当您出现以上手麻木、酸胀刺痛等症状时,不要轻易给自己诊断为颈椎病;若是找到相关的大夫时,若是仅是轻易让您去拍片,都没做过相应的查体检查评估,就下颈椎病的诊断都是不恰当的;往往前斜肌综合征就是这样被误诊的。

愿您多花一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关于健康科普的内容,当您或是家人朋友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时,知道该怎么应对;专业的事还是得找专业的人来办。

我是坚持用自己治疗经验和理念分析疾病知识的孔医生,码字不容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说法,请帮忙点个赞或是点个关注;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