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手术从前路做还是后路做?答案在这里
其实,这个问题在脊柱外科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两方面都有学者支持,并且都有自己的理由。
既然有争议,也就说明不能简单的说哪一个更好,应该看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各有优缺点。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要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
简单说说。
首先说颈椎,人类大脑向下延伸为脊髓,并发出节段性的神经根,脊髓周围被一种叫做脑脊液的透明液体包绕,并一同装在一个叫做硬膜囊的囊袋里,实际上脊髓是悬浮在这个量身订做的“水囊”里的,这是对神经的保护。
装着脊髓的硬膜囊走行在脊柱形成的椎管内,被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的脊柱保护着。
熟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由于脊柱和脊髓的密切关系,导致脊髓非常容易受到脊柱异常变化的影响。
在脊髓的前面,主要是脊柱的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脊柱退变过程中,椎体的边缘会形成骨赘,也叫骨质增生和骨刺;椎体之间的椎间盘还会变性老化,进而膨出突出和脱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的患者的后纵韧带还会骨化肥厚。
骨刺、突出的间盘和肥厚的后纵韧带,都来自脊髓的前方,主要造成对脊髓的压迫。
在脊髓的侧前方有相邻两个颈椎椎体间形成的钩椎关节,钩椎关节变形增生后主要影响脊髓侧面发出的神经根。
在脊髓的后方,有脊柱的椎板和黄韧带,退变时椎板和黄韧带都会增生肥厚,向前压迫脊髓的后方。
那么压迫脊髓的致压物,应该从什么入路去除呢?
很简单,原则就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前方和侧前方来的压迫,当然从前入路切除比较方便;后方的压迫,从后路切除更加彻底嘛!
颈椎前路手术包括:
颈椎前路经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重建固定融合术,或者两种术式相结合。
其实,颈椎病中压迫脊髓组织主要来自椎体骨赘、退变间盘和骨化韧带,也就是主要来自脊髓的前方。
所以现在,在颈椎病的手术中,大约有70-80%都是从颈椎的前路来做。
颈椎前路?
患者不禁心生疑虑:颈椎的前方可是有好多重要的结构的,从颈椎椎体向前依次有食管、气管、颈部动静脉、甲状腺等等。
从前路做安全吗?
答案是:安全。
从前路,可以选择顺着颈部横纹的小横切口,愈合后几乎看不出来,美观问题也很很重要啊!
切开颈前部薄薄的肌肉和筋膜后,就可以沿着一个自然的间隙避过上述的各个重要的组织器官,直达颈椎椎体的前方,而且颈椎前方的结构相对移动性较大,容易被特制得拉钩牵开,这个小切口还可以上下略微移动,可以一个小切口解决多个椎间盘的问题。
颈椎椎体被充分显露后,至于做什么样的术式,是经间隙减压固定融合,还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重建固定融合,甚至是人工间盘置换术,都是非常方便的。
所以,现在颈椎病的手术基本上都是从前路来做。
但是,前路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颈椎病变的节段太多,前路伤口上下移动的幅度毕竟有限,而且前路的钛板长度也有一定的限制,这时就不能选择前路,而要改为后路了。
还有就是如果颈椎病变的节段太高,比如在颈3椎体以上,前方因为下颌的阻挡也不能从前路完成,而需要改为后路。
还有就是特殊情况,比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是病变范围较大,涉及多个节段;而且骨化的韧带与硬膜囊多有粘连,从前路的风险较大,也会选择后路。
脊髓后方的压迫相对要少得多,但还是有的,比如黄韧带肥厚甚至骨化、椎板增生肥厚等,都会造成脊髓来自后方的压迫,要想彻底去除,就要使用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主要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说白了,就是将脊髓后面的椎板和韧带从上到下,从一侧或两侧翻开,扩大脊髓后方的空间,来自后方的压迫自然解除了,来自前方的压迫虽然还在,但是脊髓可以向后躲避嘛!
我们惹不起躲得起啊!
在颈椎前路手术技术熟练和前路器械不发达的时候,颈椎后路手术大行其道了很长时间。
可是,后路手术也有问题。
一、颈椎后方的肌肉韧带被广泛损伤,术后康复困难。
因为,肌肉和韧带与颈椎后部结构接触紧密固定牢固,后方的肌肉韧带才能起到固定维持颈椎体位、牵拉运动颈椎的作用。
如果要显露椎板,对不起,就必须将肌肉和韧带与骨质之间的自然充分连接分离。
二、后路手术多涉及固定融合到多个节段,对颈椎活动性影响较大,患者术后都有颈部僵硬感。
三,颈椎后路手术的原理是,将脊髓后移来躲避前方的压迫,但是在脊髓向后移动过程中,颈5神经根就会受到牵拉,部分患者就会出现颈5神经根的损伤症状,比如肩膀疼痛。
所以,现在脊柱外科医生在面临颈椎病时,后路手术只有在不得不用的时候才用的。
还有一部分患者脊髓的压迫,前后都有都很严重,这时医生只好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
一般是患者俯卧位先做后路,比如做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再翻过来仰卧位从前路做减压固定术。
当然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总结一下,颈椎病手术从前路做还是后路做,关键在于压迫脊髓的方向,也就是由病情决定治疗的方式。
作者: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