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口腔溃疡长达11年,服中药1周后痊愈!中医是怎样做到的

文 / 健康睡眠倡导
2021-03-31 19:22

患者口腔溃疡长达11年,服中药1周后痊愈!中医是这样做到的...

肖相如老师 诵明书院

编辑:小药童写于玉兰花开的北京

口腔溃疡,火锅、熬夜、加班……反正只要你过于放浪形骸,它就能将你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让你连说话都不敢张嘴。更令人绝望的是,嘴里的溃疡反复不愈,如文中患者这样,长达11年的病痛,苦不堪言......

▍全文共1671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

—1—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1年服此方1周而愈

患者吴某,男,43岁,复发性口腔溃疡11年,反复不愈,此起彼伏,苦不堪言。

诊时诉:口腔溃疡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口干口苦口臭,胃胀怕冷,大便溏泻,每天3~4次,舌质淡苔黄腻,脉沉。

予半夏泻心汤加味,一周而愈。

清半夏10克 干姜10克 黄连6克黄芩10克 党参15克 大枣4枚炙甘草6克 升麻10克 藿香10克

—2—

半夏泻心汤为什么可以治口腔溃疡?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谓:“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中焦的病变,有单纯的虚寒证,如理中丸证;也有单纯的实热证,如白虎汤证、承气汤证,这就是“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还常见脾胃同病,虚实互见,升降紊乱,而痞、呕、利并见。

脾主运化、升清。脾病则多虚多寒,脾虚则生湿,清气不升。

胃主受纳、降浊。胃病则多实多热,胃实则浊气不降。

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壅塞于中焦,则为痞;脾气不升则见下利,胃气不降则见呕吐,胃热上熏则见口疮、口干、口苦。

脾湿与胃热合,则见湿热之象,如舌苔黄腻,口粘等。再者,湿热中阻也可形成痞、呕、利。

“泻心法”因此而设,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

方中半夏辛温而散,燥湿化痰开结,降逆止呕;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姜夏辛温而散而升脾气。

黄芩、黄连苦寒,泻胃热,降胃气;姜夏芩连并用,即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配伍。

脾阳复,脾湿除,脾气升,胃热清,胃气降,升降复常,诸证自愈。

人参、大枣、甘草以补脾胃之虚,复升降之职,以绝后患,又是攻补兼施配伍方法。

“泻心法”是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既是恢复脾胃升降,治疗痞、呕、利的经典方法,也是治疗中焦湿热的经典方法。

—3—

口腔溃疡的诊疗思路

复发性口疮,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上有口疮,下有便溏,中有胃脘不适等消化功能障碍。

如果不进行整体考察,就容易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

见口疮而用苦寒清热,则口疮减轻而便溏加重;治便溏用温补则便溏减轻而口疮加重。

《伤寒论》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呕、利、痞,为我们提供了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理升降的思路。

李东垣对此更有发挥。他认为“脾胃一虚,则阴火下溜”,认识到了脾胃虚与阴火的关系。

而其所谓之“阴火”,即是脾胃内伤,升降失常,胃热脾湿相合所产生的湿热。

湿热困阻中焦,上熏于心,致心火不降而旺于上,则上见口疮、口干、口苦等上热之症;中见升降紊乱,气机壅塞之痞满,下见脾寒之便溏。

所以他提出“于脾胃中泻心火之亢盛,是治其本也”。

他的这一理论揭示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理,我于临床师仲景半夏泻心汤法,或用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方(人参、黄芪、炙甘草、苍术、黄连、黄芩、石膏、羌活、柴胡、升麻),多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不懂“泻心法”和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就不可能很好地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