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口腔溃疡,这张方子是“重武器”!散火、滋阴、清热,大家手笔

文 / 微门诊
2021-03-21 09:58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口腔溃疡这个事儿。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同感受、学习一张方子。在我眼中,它是治疗口腔溃疡的“重武器”。

你看一下吧——

生地2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沙参10克,玄参12克,茵陈15克,马勃6克(包),升麻6克,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另外,用地骨皮15克、五倍子6克,水煎500毫升,漱口,每日一剂,一日三次。

这方子,哪里来的?当然还是我这么多年收集、整理来的。它的创制者,是施奠邦。

施奠邦这个人,生于1924年,卒于2005年,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随父行医,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等职,曾经长期担任中央保健医。他的学术成就,我建议你自己在网上查一下。

围绕这个方子,还有一段小医案,我说出来,咱们一起感受。

说有一个女子,年38岁,姓王。

这个人,反复发作口腔溃疡七年之久。七年来,病情时轻时重,看了好多大夫,无济于事。

就诊前这十天,患者疼痛加剧,而且这一次不但口腔疼,咽喉也跟着疼,自觉口臭难忍,便干,尿黄。

怎么办?今人介绍,辗转找到施奠邦老师。

刻诊,见患者舌尖和舌右侧,各有直径0.5厘米的溃疡一处。右侧颊黏膜还有两处溃疡,直径大约0.7厘米。算一算,这一共是四处,而且都还很大。溃疡处周围红肿。看样子,患者肯定是遭了不少罪了。

看舌脉,发现是脉数而有力,舌质红,苔黄厚。

由于当时患者被病痛折磨多日,整个人显得十分急躁,张开嘴呼吸,以图空气进入口腔,可以给里头“降降火”,凉快凉快。

面对这情况,施奠邦老师当即就用了开篇时,我提到的方子。只不过,在其中加入了黄连、黄芩、石膏。

结果如何?用药之后,患者当天就感觉到口中痛感减轻,灼热感缓解。后来,效果一日比一日明显。到最后,口疮全部长好,疼痛消失。经过随访,未曾复发。

这里头怎么回事呢?我想从头跟你说。

对于这个口腔溃疡,我以前在文章里反复说过,它其实有多种原因。肾阳不足、心脾两虚等,都可以引发。但是,从整体分析来看,阴虚火旺导致的口腔溃疡,还是占了大多数。这就是咱老百姓所说的“上火”。

就这种阴虚火旺引发的口腔溃疡而言,施奠邦老师的配伍,很有借鉴意义。咱们再看一遍——

生地2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沙参10克,玄参12克,茵陈15克,马勃6克(包),升麻6克,甘草6克。

这里头,生地、天冬、麦冬、石斛、沙参、玄参,这是滋阴清热的。茵陈,善于清热利湿。马勃,善于清热解毒。升麻,善于升发郁火。总体看,这个配伍以滋阴为主,配合清热解毒和散发郁火的办法,从而能很好地改善问题。

当然,这里头,还配合了外用法。这就是五倍子和地骨皮水煎取药汁含漱。地骨皮,可以清热。五倍子,善于收涩,能够敛疮。

就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来说,她的口腔溃疡,出在舌尖、舌边,以及右颊粘膜。就位置来看,要考虑心火。舌为心之苗啊。再加上溃疡面积很大,口臭、心烦意乱等表现,所以这个患者辨证的话,可以看成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既然心脾有热,那就清心脾之热。所以,施奠邦老师在原方中加入黄连、黄芩、石膏。

以上,是这张方子,和这张验案的来龙去脉。

我把它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我个人的观点是,抛开黄芩、黄连、石膏,这方子适合的就是顽固的、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患者,证属阴虚者。这样的人,一般口干舌燥,舌红,脉细数,心烦不寐,腰膝酸软,甚至容易耳鸣心悸,口腔溃疡经年发作。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有心火、胃火,体现为舌红,苔黄厚,脉数有力,疼痛剧烈,溃疡周围红肿明显,就要酌加去火之品,如黄连、黄芩、石膏、栀子等。黄柏、知母、泽泻之属也可以随症加减。

而那些口腔溃疡属于虚证的,就不能轻易尝试。尤其是阳气不足,口腔黏膜失养导致的口疮,用它更不对。所以说,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照搬。

总之, 这就是一则业界经验。我写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如果可能的话,施奠邦老师的方子,我希望能传播出去,让更多中医同行知道,以提高临床,服务于百姓。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