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得了“鹅口疮”都不知道?宝宝还在“受罪”!

文 / 乐林恩
2019-04-07 03:13

生活中,很多宝宝嘴巴都会出现“长泡”的情况,新手爸妈都以为是宝宝上火了,多给宝宝喝水。其实,不是的。宝宝口腔内形成白色斑膜,是小儿鹅口疮。

爸妈们一脸懵,啥是鹅口疮?我的宝宝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要不要紧?

鹅口疮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以新生儿最多见,在婴儿的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人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寄生在口腔内的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转化为致病性,引起鹅口疮。

宝宝为什么会得鹅口疮?

1、宝宝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清洁不到位。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鹅口疮的并发症有哪些?

宝宝感染鹅口疮后表现得非常烦躁不安,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那就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否则造成宝宝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

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

如果不及时治疗,酵母菌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当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十分罕见。

鹅口疮如何预防和护理?

1、宝宝进食的餐具应选无毒型,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2、宝妈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爸爸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3、哺乳期妈妈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

4、宝宝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宝宝要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

6、已经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小朋友,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7、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不可擅自用药。

宝宝得了鹅口疮如何治疗?

假如宝宝不幸得了鹅口疮,家长也不用太惊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护理治疗。

1)清洗口腔

患上鹅口疮的宝宝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粉加温开水稀释),用软棉布沾湿后清洗口腔,每天4—5次。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后,不需再用温水清洗了。

日常家庭用的金银花、野菊花煮水清洗口腔也是可行的,清洗小儿口腔后不用再加温水洗口,利用中药的苦味还可以刺激分泌唾液,患儿自动吐出口水,也是个很好的自身机械清洗,家长只需加个软毛巾帮助宝宝擦口水即可。

2)局部用药

鹅口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3)营养供给

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总之,一切疾病,预防大于治疗。为了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保持宝宝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如奶瓶、奶头、碗勺要专用,每次用完后尽量用碱水清洗并煮沸消毒。育儿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宝爸宝妈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