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人必看: 口腔界的几项重大发现

文 / 卡思口腔名医录
2017-07-05 10:30

挑战旧观念,咬合关系不影响TMD?

意大利一项系统性综述表明牙齿咬合关系与颞下颌关节紊乱(TMD)之间缺乏足够因果证据,无法假设牙齿咬合在TMD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研究者鼓励临床医生放弃TMD诊疗中旧的牙合学观念。该论文2017年6月10日在线发表于《口腔康复学杂志》(J Oral Rehabil)。

该综述的纳入标准为:①通过单或多变量分析评估TMD(例如体征、症状、特异性诊断)与牙齿咬合特征之间关联的成人临床研究;②使用临床评估方法进行TMD诊断。

结果为,研究共纳入25篇文章,其中10篇进行了多变量分析。17篇文章比较了TMD患者与非TMD个体,而8篇论文比较了TMD患者和无TMD的健康受试者的牙齿咬合的特征。结果一致倾向于TMD与牙齿咬合之间缺乏临床相关性。在单变量研究人群中,各种研究评估的近40个咬合特征中仅有2个[中心关系(CR) -最大锁结(MI)滑动和中间干扰]与大多数(至少50%)TMD 有关。在主要的多变量分析中,只有中间干扰与TMD相关。然而这种关联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可能与通常的认知相反,即干扰是TMD的结果而不是TMD的原因。(王兵 编译)

2.识别易患龋齿的高危儿童,延迟满足能力或可作为预测因子

西班牙的一项研究表明,延迟满足的能力可作为一个新的预测因子,用于识别易患龋齿的高危儿童。该研究2017年6月8日发表于《牙科学杂志》(J Dent)。

延迟满足的能力(ATDG)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与自律/自身调节中涉及的关键心理特征相关。该研究旨在确定ATDG作为口腔健康的早期预测因子对乳牙列的影响。

研究纳入404名受试者[202名儿童(4~6岁)和202名母亲]。系统数据收集包括:①口外诊断参数;②口内健康状况;③行为方面; ④基线社会人口统计数据。配对t检验和kappa检验用于评估观察者的内在可靠性。通过卡方检验检测数据分布。使用条件逻辑回归来评估所有的临床诊断数据和ATDG之间的关联。

结果为,超重/肥胖儿童和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更容易缺乏ATDG(P<0.001)。在缺乏ATDG的儿童中观察到较高的龋拔补牙数(deft),他们也与较高的糖摄入量和更冲动的个性密切相关[P<0.001; 比值比(OR)为0.107/0.031; 95%可信区间(CI)为0.036~0.316 /0.008~0.115)]。相比之下,具有责任感的儿童与ATDG相关(P<0.028; OR 为3.33; 95%CI为1.1~9.7),并有最低的deft值(P<0.306; OR为0.539;95%CI 为0.165~0.176)和牙龈指数值(P<0.001;OR为10.44;95%CI为2.6~40.9),此二者均为当前和未来口腔健康的明确指标。(王兵 编译)

3. 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甲泼尼龙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马来西亚一项研究表明,术前单次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在减轻术后肿胀和牙关紧闭方面效果相当,但对于疼痛控制的效果则不同。该论文2017年6月7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学杂志》(J Oral Maxillofac Surg)。

该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纳入65例需拔除Ⅱ类或B位(Pell & Gregory 分类)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比较术前注射4 mg 地塞米松和40 mg 甲泼尼龙对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局麻下进行拔除术。术前进行基线期检查,接下来分别在术后第1、2、5、7天通过2线性测量检查术后脸部肿胀程度、切牙间开口度,并用可视化量表检测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止痛药的消耗量,并在术后7天检查伤口愈合情况。采用描述性及多变量统计进行数据分析。

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均可显著减轻肿胀和牙关紧闭两种并发症(P<0.05),同时甲泼尼龙组能更显著地减轻疼痛(P<0.05) 和减少术后初期止疼药的使用(P<0.05)。(张翼飞 编译)

4. 提高后牙直接充填修复体的存留率,修补缺损修复体或有效

荷兰一项研究表明,十年间荷兰全科牙医修补的充填修复体使用寿命基本令人满意,尽管修补可以提高修复体的存留率,不同牙医之间,修复体的修补频率存在实质性差异。该结果提示,与整体更换旧修复体相比,缺损修复体的修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原充填体的存留率,降低牙髓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治疗费用。该论文2017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牙科学杂志》(J Dent)。

研究数据来自于荷兰11家口腔诊所(24名口腔医生)患者的就诊记录,研究纳入了接受Ⅱ类洞银汞或树脂充填修复的患者。结果分为两级: “成功”——原始充填体不需要进行干预,临床满意度可;“存留”——修补过的充填体临床满意度可。Kaplan-Meier统计和多变量Cox回归用于评估修复体的使用寿命以及失败的相关因素。

结果为,研究共纳入21988例患者,共59722个口内充填修复体。不同口腔医生之间,修复体失败后的修补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多面修复体的修补更多见(P<0.001),在10年随访观察期间,“成功”和“存留”的充填修复体分别达到65.92%和74.61%。患者(年龄,可摘义齿)以及其他治疗相关因素(磨牙、修复牙面多于两个、牙髓治疗、银汞)被认为是失败的危险因素(P<0.001)。(刘思璇 编译)

5. 低位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局部应用PRF效果可

西南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局部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术后三天肿胀,并降低纤维溶解性牙槽炎(AO)发生率。对于需要进行复杂牙拔除术的患者来说,推荐牙槽窝局部应用PRF。该论文2017年6月7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学杂志》(J Oral Maxillofac Surg)。

研究者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 和 考柯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选取截至2016年10月发表的所有关于PRF对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影响的文献。提取有关疼痛、肿胀、牙关紧闭、AO和成骨活性等数据来评估PRF的作用。在质量评估后,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经过检索和筛选,共纳入10篇文献,包含了468例应用PRF的病例和467例未应用PRF的病例。其中9篇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7篇口腔分区试验;另有一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PRF能显著减轻疼痛(P = 0.01) 及术后三天的肿胀(P = 0.03),并显著减少了AO的发生 (P< 0.0001)。然而,使用与不使用PRF组在术后一天肿胀和成骨活性方面无显著差异。(张翼飞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