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金属心”,淮安上线首例心脏可吸收支架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树文 王玉玲 记者 李子璇)近日,淮安47岁的张女士因“反复胸痛胸闷5年,加重1周”前往医院就诊,家属表达了对“金属心”的担忧。4月12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张喜文主任团队成功为患者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这是淮安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淮安市一院冠心病介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成功进入“可降解”时代。
记者了解到,入院后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张女士LM正常,LAD近段血管90%狭窄, LCX及RCA未见狭窄。淮安市一院心内科介入治疗团队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LAD病变处植入一枚药物可吸收支架,术后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支架贴壁良好。
张喜文主任告诉记者,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脉搭桥)。PCI发展先后经历了单纯球囊扩张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三个时代。“而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是一项新技术,它是以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具有可被完全降解吸收的特点,在2-3年内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张喜文主任说,这样可以避免金属支架长期存在而造成的冠状动脉金属化,解除了金属支架对于血管弹性的束缚,有利于恢复血管正常舒缩功能和弯曲功能。可吸收支架还有不良反应少、心绞痛发生率低以及血管再堵塞可重复放置支架等优点,并且具有磁共振/CT相容性好等优势,尤其适合年轻患者以及对金属过敏的患者。随着国产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上市,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已经真正意义上迎来的第四次变革。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生物可吸收支架这一新技术的开展,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实现了“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介入无植入”,标志着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诊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