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心脏病”为什么在冬天容易发作?文博居士给您讲一讲

文 / 谈谈健康吧
2021-02-02 18:42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脑血栓、心脏病,还有很多的血管疾病都愿意在秋冬季节发病,而且还愿意发生在夜晚,特别是后半夜,这是什么原因呢?听文博居士给您讲一讲。

现在的各种慢性疾病,不管是脑血栓,脑出血还是其它的血管病,都属于“阴盛阳虚”证。也就是正气不足,阴邪太盛了,所以各种“血管病”患者在冬天病情容易加重,这是因为人体在冬季属于肾经当令,简单地说就是值班,此时人体收藏的功能最强,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冬季为收藏季节,阴邪的性质是凝聚,收藏和凝聚的性质相同,所以冬季必然助长阴邪的势力,使患者阴盛阳虚的不良症状加重,真阳元气被阴邪抑制而不易生发,心脏及脑血管便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必然导致病势加重。

然而现在很多医生把这种情况解释为:冬季寒冷,寒则收敛,就会使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造成心脏及脑血管的供血减少。开始一听还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的思考一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人的体温都会保持在37度左右,所以血管的粗细也是恒定不变的,不可能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如果人发烧到40度,他的血管是否会变粗?心脏供血就恢复正常了吗?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逻辑。而且血管病的病人每年都打两次“季节针”也是非常错误的,非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损伤了自己的元气,导致身体血流更慢,寒邪更重。

现在很多人对“寒、热”其实也理解的不对,传统中医所说的“寒”和“热”是人体过分收敛,凝聚或发散通串的意思,与外界温度的寒热不是一码事,按照“天人合一”的道理,是针对阴阳而言,用自然界温度变化的概念,只是比喻罢了,就是说,即使在夏天,人体的阴寒之邪偏胜,必须用热药(具有发散性质的)才能治愈,即使冬天人体“阳邪之火”偏盛,也必须用寒药(具有收敛性质的)才能治愈,季节的寒热与药物的寒热,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当人体内的阴寒之邪偏胜时,阳气必然虚弱,新陈代谢必然缓慢,血管得不到正常的滋养,必然会变得脆弱,阳气虚弱,蠕动功能必定虚弱,体内的垃圾不能及时排泄出去,血液必然粘稠,在如此情况下,必然导致各种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实人的阳气减弱,血液流动缓慢,不仅会发生血管疾病,其它的各种慢性疾病也会频频发生。所以慢性病病人应该注意保养元气,尽量不用寒凉药物抽调元气。应该按照六经辩证的办法合理用药,配合饮食及运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治愈慢性疾病。

感谢大家阅读文博居士的文章 ,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