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十大致命误区,你中了几条?

文 / 健康生活小专家
2021-01-22 09:30

心脑血管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概率有所上升,一般而言,动脉粥样硬化在四十岁左右开始发病,在五十岁之后出现概率会增高,其并发的危险性也会更大。

心血管疾病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的发病率更高,一旦出现疾病程度也会更加严重。对于女性人群而言,一般在绝经之前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雌激素的保护使得身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要比男性高百分之三十到六十,在绝经之后发病率也会慢慢上升。

但是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多半是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防微杜渐,进而保护自己的身体。下面心血管疾病常见十大误区,将为您揭晓真正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原则: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心血管病

我国心血管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目前年轻人中高血压患者普遍增多,甚至还有十几岁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30岁左右青年人突发心肌梗死的报道并不罕见,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这与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密切相关;还有很多中青年人体重增加、运动少、饮酒、吸烟、熬夜、高盐高脂肪食物摄入等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另外,年轻人猝死率也有增高趋势,年轻人猝死绝大多数都是心源性猝死,其中被年轻人忽视就是感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过度劳累是诱发因素。要记住没有心脏病史并不意味着不会得心脏病。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因为人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杀手”。你不会有任何患高血压的症状,因此别在等着身体警示你了。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方法就是用一个简单的血压计测量一下你的血压。

大约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是由于个体差异性造成的,有的人对高血压不敏感。所以规律体检,按照医嘱治疗很关键。

误区三: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好

急性心肌梗死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通血管减少心肌坏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病人将来生活质量,正可谓“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误区四:为减轻心脏负担,一点活动都不能做

在心脏病发作之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规律的活动;有慢性病的人,每周至少要有2~2.5小时中等程度的活动。

误区五:只要有胸口痛,就是心脏病

不一定。很多时候,心脏病发作之前,没有胸口疼痛的感觉,而是气短、想吐、头晕眼花等。为谨慎起见,有不舒服的话,还是到医院检查的好。

误区六:我的腿痛,年纪大就会这样

腿部感觉疼痛,尤其是走路时出现的疼痛,很可能是下肢血管出了问题。下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如心梗、脑中风等。有“病在腿上,险在心上”的说法。

误区七:“只有到了中年才需要检测胆固醇水平”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20岁时就要开始测量胆固醇水平。如果你的家族有心脏病史,尽早开始检测胆固醇水平是明智的做法。有心脏病史的家庭中的孩子通常胆固醇水平较高,这会使他们成年时患心脏病的风险上升。你可以通过健康饮食、经常锻炼来帮助自己和家人。

误区八: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停止跳动

心脏突然不跳了,叫心脏骤停,不叫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没劲儿了,有呼吸困难和憋气、水肿等症状。

误区九:“我心跳的特别快,一定是得了心脏病”

心率有点波动是正常的。当运动或兴奋时心跳就会加快,睡觉时心跳就会减慢。大多数情况下,心率改变是正常的。然而有时,心率波动,即心跳不正常或心跳不规律,可以成为心律不齐的标志。大部分心律不齐都是无害的,但有时心律不齐时间太长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此时就需要治疗了。

误区十:按时吃药控制血糖,就会预防心脏病

就算血糖值控制稳定,只能延缓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法完全避免。有糖尿病的人还要控制高血压、服用他汀控制血脂,以及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才会更及时地预防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