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护师突然去世,人连续6个月处于疲劳状态,会出现心脏骤停

文 / 鲁南制药
2020-04-10 17:05

全民哀悼的清明刚过,一条痛心的消息又让无数人泪目: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息时,突发心脏骤停,于4月6日18时58分逝世。这个爱笑的女孩经历了与病毒的近身搏斗,度过了漫长的隔离期,却在离回家只有一步之遥时骤然倒下,令人扼腕痛惜。

近些年,心脏骤停事件一直呈高发趋势,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这可能与生活习惯、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饮食以及疲劳等因素都有关系。

心脏骤停是怎么回事?

心脏骤停通俗来讲就是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血液循环中断,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

01

心血管的问题

供应心脏的血管我们叫做冠状动脉,相应的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中老年人因为年龄因素血管自然老化,加上长期地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等,导致血管壁粥样斑块形成、血管腔狭窄,一旦动脉管壁附着的斑块脱落,就会导致血管堵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02

心肌本身的问题

包括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脏病等,这种情况一般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病史,多数患者自己也知道自己也有心肌病。

03

心脏“电路”的问题

心脏要想自主跳动,依赖于心脏自身的“电源”和“电路”,前者发出生物电,后者在心脏内部传导,引起心肌的规律收缩和扩张。“电源”出了问题,就会引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导致心跳起搏发生障碍;“电路”出了问题,有可能导致心跳紊乱,比如预激综合征、室颤。

04

过度疲劳综合征

一个人长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缓解,身体亚健康状态,就构成了过度疲劳综合征,严重者可以出现突然晕厥,甚至是心跳骤停。

发生心脏骤停之后,更大的遗憾是当时没有第一目击者,而心脏停跳后大脑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血流中断超过5分钟就会引起不可逆性脑损伤,即使最顶尖的医疗团队都回天乏力。

心脏骤停后紧急抢救措施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同时,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直到救援到达。首先应使病人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在病人一侧进行复苏。主要复苏措施包括人工胸外按压、开通气道和人工呼吸,其中人工胸外按压最为重要。

人工胸外按压

抢救者跪在患者胸部的一侧,按压胸骨下半段,按压点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抢救者应将一只手的掌根部置于按压处,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使两只手重叠并平行,指端上翘。

两臂垂直,两肩按压点正上方,借助身体重力向下按压。下压胸骨至少5cm,然后使胸部完全回弹,下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按压频率区间为100-120次/分。

有效的按压对提供血流是十分重要的,应该用力和快速按压。

使用身边的AED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效果有限,且大多数施救者没有经过任何培训,若要使患者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可以使用兼具机动型且操作简易的电击除颤器。

微信-支付-城市服务-看病就医-急救服务-AED导航,即可查看附近的 AED。按下开机键,跟着提示进行操作。

AED本身非常智能,它自己会通过对患者的评估来确定是否需要除颤。在有能力施以援手的情况下,不要不敢救人,也不要怕救错人,毕竟,一次尝试就有可能挽回一场悲剧,而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加宝贵。

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跳骤停?

◆增强定期体检意识,每年一次常规体检。

◆戒烟、戒酒。

◆心态平和,不过分的喜怒哀乐、紧张压抑。

◆生活规律,有劳有逸,加强身体锻炼,避免过度加班熬夜。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发病。

◆控制体重,合理饮食。

尽管当前防疫形势出现向好势头,但无症状感染者的群体不断出现,境外输入疫情的压力不断增大,中国的抗疫仍在进行时,整个社会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继续遵循医务人员指导,加强个人防护,配合防控工作,保持对病毒的围堵态势,不断巩固向好势头,这才是铭记、告慰张静静等白衣英雄们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