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脑梗后吃“他汀”,血脂已经降到正常了,药能不能停?

文 / 药剂师华子
2020-04-01 00:22

有位患者向华子询问,他患脑梗塞已经一年了,一直听医生的建议在吃阿托伐他汀。几次复查,他的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都在1.8mmol/L以下,他想问问这个药要吃多久才能停啊。华子告诉他,药物不能停,而且是吃得越久越好。

一、预防脑梗塞复发的关键因素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很多患者在初次发作时并不严重,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脑梗塞在5年内复发的概率高达40%,第二次发作往往比第一次严重得多,所以脑梗塞发生之后的用药,主要是用来预防复发。

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有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种。

心源性指的是以房颤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心房不能正常地收缩,使得心脏内的血液流动发生紊乱,聚集凝固形成栓子,就有可能堵塞住较细的脑血管。

而非心源性主要是指颈部、大脑等处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当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完全堵塞了血管,或是斑块表面发生破溃引起血小板聚集凝固,都会引起血栓形成,造成栓塞。

二、预防脑梗塞复发要怎么做

预防心脏疾病引起的血栓,需要治疗原发疾病,比如说针对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手术或是药物的方法,消除房颤,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率。同时进行抗凝治疗,避免心脏内形成血栓。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他汀类药物是一个绕不开的“必需品”。他汀类药物并不只是单纯的调节血脂,减缓斑块的进展速度。其还可以抗炎、抗应激、改善血管内皮代谢、增加斑块的稳定性,把不稳定的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

三、他汀类药物如何预防脑梗塞

大家要想理解他汀类药物的真正作用,就要先了解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脑梗塞的两大原因。

第一,斑块不停地生长。会使血管内膜增厚,血管逐渐变得狭窄,最终完全闭塞,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这种类型多见于高龄患者,是逐渐进展的,大脑缺血症状会进行性的加重,最终完全闭塞。

第二,是斑块不稳定。斑块表面覆盖着一层纤维帽,当这层“帽子”不结实,在血流冲刷下就容易破溃,这种破溃的表面会激活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这种类型多发生在低、中度狭窄的患者,可能平时没有症状,但会突然间的急性发作。

而他汀类药物,可以不让斑块继续“长大”,还可以把斑块表面的“帽子”进行加固,不让它破溃。

四、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目标

对于患过脑梗的患者,为了达到预防脑梗复发的目的,需要把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到1.8mmol/L以下。因为有研究发现,当LDL-C浓度达标之后,血中的胆固醇就不会再进入血管内皮中,也就意味着硬化斑块不会再继续进展“长大”了。

而他汀类药物加固硬化斑块“帽子”,不让其破溃的作用,则需要持续用药至少2年以上才会产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随着他汀类用药持续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病及死亡率都会下降。也就是说,他汀类药物吃得越久越好。

总结一下,因为脑梗塞的复发概率很高,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帮助人体调节血脂,而且他汀类药物又是目前唯一可以加固斑块“帽子”的药物。所以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只要没有相关禁忌,建议终生用药。大家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您身边的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