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频发?可能是慢阻肺在作祟

文 / 中国家庭报
2019-11-25 22:56

每年11月份第三周的周三,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慢阻肺日。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即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冬季是该疾病的高发季节。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慢阻肺仍然是个陌生的概念,知晓率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提高大众对慢阻肺的认识,积极预防,接受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刻不容缓。

心脏病频发?竟是慢阻肺在作祟

从今年8月份开始,65岁的赵大爷总是感到胸闷憋气,爬楼梯时喘得厉害。因为曾经接受过心脏支架手术,赵大爷怀疑自己是心脏病发作,急忙赶到医院就诊,先后住院两次,每次入院治疗后症状都有所减轻,但没过多久又再次复发。

入秋后,赵大爷胸闷、气喘症状发作得越发频繁。医生了解到赵大爷有20多年吸烟史,结合临床症状,怀疑他患有慢阻肺,经过肺功能检测,证实了医生的推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教授刘又宁介绍,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四大慢病”。由于种种原因,相较于前三种疾病,大众对慢阻肺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像赵大爷这样把慢阻肺误以为是心脏病的患者不在少数。

“慢阻肺是一种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因其症状与某些心脏病症状类似,再加上大众对它的知晓率不高,极易造成误诊、漏诊,错失治疗时机。”刘又宁说,慢阻肺发病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及喘息和胸闷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应当及时就医。“一般来说,咳嗽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而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只会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呼吸困难,到后期病情逐渐加重时,患者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都会出现气短。”

治疗慢阻肺,我们在行动

刘又宁表示,在我国慢阻肺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高”的特点,在造成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数量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问题,慢阻肺的防控形式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慢性病的防控。2016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展了为期五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基层医生培训与健康促进项目”。

作为该项目的专家组组长,刘又宁介绍,在治疗方式上,我国严格按照“慢阻肺全球倡议组织(GOLD)”发布的《指南》贯彻落实,但在一些基层地区,因相关知识普及不够,很多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延误了早期治疗时机。该项目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授课、答疑解惑的方式,使广大基层医生能及时了解和学习慢阻肺的最新进展和诊疗方法,同时通过开展查房、义诊及健康大讲堂等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基层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慢阻肺诊疗队伍的建设,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同时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识,做到及早预防,积极治疗。

“慢阻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检查就不能发现。而且,慢阻肺的治疗效果也有限,长期且终身的治疗也让患者在依从性方面大打折扣。”刘又宁说,慢阻肺在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不易被接受和承认,需要从客观层面加大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让基层医生把模糊的概念弄清楚,使不规范的管理变得有序,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更深入,对患者的疾病认识和自我教育也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吹口气”就能发现,定期筛查很关键

“我今年32岁,医生诊断说我患上了慢阻肺,严重吗?听说永远都治不好,有可能误诊吗?有点害怕影响一辈子。”这是一名患有慢阻肺的网友在贴吧论坛里写下的求助贴,“自从得知自己有慢阻肺,心里就七上八下的,问过医生,上网查过资料,也在接受治疗,但这并不能减少我内心的恐慌。”

刘又宁说,慢阻肺是表现相对“沉默”的疾病,其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一旦患病,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庭都面临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和医疗开销的多重打击。该疾病不仅累及肺脏,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也可能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抑郁和肺癌。“早防早治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在病情仍不严重,体力和精神尚属充沛的时候开始接受治疗。这样,患者也能以相对较好的状态开始马拉松式的长期治疗。”

那么如何能做到对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呢?刘又宁介绍,目前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它是诊断慢阻肺最容易、最经济、最准确的方法,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理想效果。”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中,有吸烟史、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及室内外污染,出现长时间咳嗽伴有咳痰、运动时气促等症状的,皆属于高危人群,每年都应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初步筛查有无慢阻肺疾病。此外,慢阻肺包括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稳定期病人症状比较轻,急性加重期病人出现咳嗽、咳黄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会多于平时,特别是随着冬季温度不断下降,慢阻肺更容易急性加重。而感冒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因此慢阻肺患者更应避免着凉,减少疾患发作。

戒烟,为自己更为家人

刘又宁说,在自己接诊过程当中,因吸“二手烟”而患上慢阻肺的患者不在少数。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名65岁的陈女士。

这位陈女士在受凉感冒后,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像治疗普通感冒一样吃了点药,后来她发现自己上下楼时有点气喘,爬几级台阶就得休息好一会,到最后稍微动一下就感觉喘不过来气。“来呼吸科一检查,才发现自己患上了慢阻肺,这让她特别纳闷。”

原来陈女士爱好打麻将,在棋牌室里经常一待就是一下午,“虽然她本人从不吸烟,但是棋牌室里烟雾缭绕,她也因此长期大量吸入‘二手烟’,再加上她的丈夫也是个‘老烟枪’,基本每天都要吸两包烟,回到家里她也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慢慢地就被熏出了慢阻肺。”

“90%的慢阻肺患者都有主动或被动吸烟史,而长期吸‘二手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不吸烟或戒烟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刘又宁说,约有60%-70%的吸烟人群会与慢阻肺“结缘”,而且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患慢阻肺的几率越高。此外,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也是慢阻肺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在服装厂、造纸厂及煤矿等地方长时间工作的人群,更应做好防护措施。

“很多人在被确诊为慢阻肺后,仍然舍不得戒烟。”刘又宁介绍,戒烟是能减缓吸烟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加速下降的关键手段,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应该从戒烟开始,家属和亲朋也应积极鼓励和帮助患者戒烟。“如果靠自己实在无法彻底戒除烟瘾,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戒烟。此外,吸烟者作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肺功能也可能已经受损,同样需要重视慢阻肺的筛查。”

马拉松式治疗不能断

“我是今年年初确诊患上慢阻肺的,实际上两年前就已经是慢阻肺了,但是当时大夫没说是慢阻肺,我也不懂,只是让我戒烟。戒烟一段时间后,感觉好多了就没当回事,也没有规范吃药,又断断续续地开始吸烟,现在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走一步都喘得厉害。”66岁的王先生说,现在自己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规范用药,轻视了慢阻肺对自己生活的“破坏力”。

刘又宁表示,目前还没有药物或手术能根治慢阻肺。治疗慢阻肺是一场考验毅力和耐力的马拉松式长跑,绝不能停下治疗的脚步,一旦中断治疗,很可能会引起病情的反复,或者急性加重,进而给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治疗慢阻肺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预防急性加重。现在已经有很多安全、可靠、价廉的药品可以选用,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减轻气道炎症、舒张支气管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因此建议患者长期、规律按照医嘱服药。”刘又宁指出,如果家人被确诊为慢阻肺患者,家属一定要积极督促患者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不能随意停药换药。“此外,治疗慢阻肺需要患者与医生长期的沟通与合作,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营养、平衡膳食、坚持肺康复锻炼、增强体质,这样才可以在这场长跑中迈出坚实的脚步。” 文并图/黄攀连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