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医生告诉你:心率过慢怎么办?

文 / 闻心科技
2019-09-05 11:20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常规体检越来越普及,体检中最常用的一个检查项目就是心电图,而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常常出现一个诊断,就是窦性心动过缓(以下简称心动过缓),有的患者担心有危险,有的患者感觉无所谓,那么这种心动过缓到底有没有危险?该怎么办呢?

1.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

教科书上窦性心动过缓的概念是指心率小于60次/分。但是一直有人质疑这个定义,为什么呢?通常说的正常心率是正常人在安静的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在60到100次左右。但已经有许多研究发现,心率与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呈反比,即心率慢,预后反而较好,因此有人认为心率55~80次/分钟最理想。也就是说,并不是心率低于60次/分就是异常的。

2.什么原因会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呢?

心率的快慢受很多因素如性别、年龄、运动锻炼、药物及各种疾病影响。比如,运动员或经常运动的人,心率会比普通人会偏慢些,可以在50次/分钟左右。随着年龄增长,心率一般会变慢些。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的男性又要偏快一点。很多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

当然各种心脏病更是导致心动过缓的重要原因,比如心肌炎、各种心肌病、各种传导阻滞、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另外,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也会导致心动过缓,这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出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物质,这种物质使心跳减慢,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年轻人。

3.窦性心动过缓有哪些症状?

有心动过缓不一定有症状,症状的有无取决于心动过缓的严重程度、患者自身代偿情况、有无并存其他的疾病等。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会使心脏泵血减少,出现身体的各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最常见的症状为:

1.脑供血不足症状,如头晕、黑朦(眼前发黑),甚至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

2.心脏供血不足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等,尤以活动后明显;

3.全身症状,如乏力、倦怠、易疲劳等。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对于心动过缓的情况要提高警惕。

4.发现窦性心动过缓,需要进一步检查吗?

发现有心动过缓,一般需要进一步检查,主要检查方式为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主要了解一天当中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有没有其他心律失常,另外还可以了解上面的症状是不是与确实与心率过慢有关,从而指导治疗。有时还需要做阿托品试验,就是注射阿托品后看看心率是不是能提高到90次/分以上,如果不能达到90次/分以上,为阿托品试验阳性,为异常。

此外,一般还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寻找有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存在。如果在老年人怀疑心率慢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可能还需要做心脏冠状动脉造影。

5.窦性心动过缓需要治疗吗?怎么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并不是都需要治疗,治疗与否决定于心动过缓程度和有无临床症状。一般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且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

如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分但大于38次/分且无症状者,可以密切随访观察,也可以适当应用一些提升心率的中药如心宝丸、参仙升脉口服液,有一定效果。

如果心率低于38次/分,或者低于50次/分且出现症状者,优先选择安置心脏起搏器,如症状轻微也可应用提高心率药物(西药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但副总用较大,也可使用心宝丸、参仙升脉口服液),如果药物效果不佳,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

对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等严重症状发作者必须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