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38岁记者死于心脏病:生前长叹,“我太累了”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8-23 10:00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理论依据:《内科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8月16日,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传来。海南日报年仅38岁的副主任张中宝,在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抛下了两个孩子,年迈的母亲,以及深爱他的妻子。

张中宝是《海南日报》专题部的副主任,工作任劳任怨,业绩十分突出。在纸媒转型的关键时期,张中宝这样的骨干,是支撑报社工作的主要力量。8月16日下午,张中宝在和同事观看某活动宣传片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候,张中宝已经深深感觉到自己回天无力:“我不行了,可能撑不过去了……”。

张中宝是一个工作狂。半夜十一二点接电话处理工作是常事。同事聚餐,他说的最多的是如何做好工作。在发病前几天,他曾经忽然流鼻血。而且,还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深深感慨:“最近实在太累了……”。

年轻生命的消逝令人惋惜和痛心。但是这背后,却有很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第一,无缘无故流鼻血,到底该不该重视?

人到中年,如果忽然无缘无故流鼻血,必须重视起来,不能只以为是空气干燥等因素所致,而是要怀疑高血压。最起码,需要自己检查一下血压。高血压患者流鼻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意味着体内血管很可能开始硬化,高血压已经开始伤害血液循环系统。这对中年人来说,就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很可能发生的讯号。

中年人的心源性猝死,和多种因素有关系,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劳累、紧张、温度刺激等等。但是其基本因素,还是前面两个。之所以有些中年人的心源性猝死显得猝不及防,就是和患者自己难以感知的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有关系。尤其是冠状动脉内的一些状况,如果不利用冠脉CT,而是用普通方法来检查,是根本无法知晓的。因此,如果有类似莫名流鼻血的现象出现,中年人应该高度警惕。

第二,常感浑身乏力,到底要不要休息?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有相当多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工作强度过大的问题。患者的主观感受,就是浑身乏力。这个时候,到底要不要休息呢?

答案是,当身体连续一段时间,出现睡眠难以缓解的劳累时,要立即休息。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疾,都可能体现于心,影响于心。所以,当身体连续出现劳累感受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到心气心血的运行。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在这方面应尤为重视。过度地疲惫,其实就是心对身体状态的一种感知。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劳累,得不到改善,后果很可能是心气心血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崩盘。

无论怎么说,斯人已逝。我们在深表惋惜和痛心之余,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生命只有一次。爱惜它,远比疯狂工作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