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内3位医生猝死,当心脏出现问题时,急救记住5点,才能救人

文 / 我快乐的小大夫
2019-08-15 09:21

一个月内3位年轻的医生去世

前一段时间报道,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接连失去三位优秀的青年医生,

年仅31岁的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

年仅32岁的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

享年48岁的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

在巨大工作压力的环境下,身边都是拼命工作的人,熬夜加班的程序员,通宵值班的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到凌晨的互联网公司职员,层出不穷的猝死事件,时刻警示着我们要好好活着,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好好地活着。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其定义为: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25%为心源性猝死,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猝死。据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人死亡。

一般哪些原因能导致猝死?

1、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 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1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心源性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它导致的猝死比其他原因的总和还多。

猝死前有哪些征兆?

1、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

2、心慌:心慌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室颤发作后,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因此,频繁心慌发作也应及时就诊。

3、心跳过缓:心跳过缓一般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老年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偏低,要注意及时就诊,以避免心脏突然停搏。

4、晕厥: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

5、不明原因的疲乏:无诱因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伴有焦虑、失眠、夜间惊醒等症状 ,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6、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卒中起病急骤,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肢体瘫痪、血压增高甚至引发猝死。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及时就诊。

7、胸背部剧烈疼痛: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若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因为心肌缺血疼痛在传递至大脑中枢神经时,会同时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因此,出现这些疼痛的转移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就诊。

8、反复胃肠道症状: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果排除有胃病史,更加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出现反复发作的肠胃不适的话,需要将心脏的问题考虑在内,不要当胃病来治疗。

9、无故出汗: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最好停止活动,及时服用药物,必要时应立即拨打120。

发现猝死怎么急救活下来机会大?

前一段时间报道,有人说,世界上最安全的区域就是——北京东单。

为什么呢?

因为往南是同仁医院,往西是北京医院,往北就是著名的协和医院。

很多医生都爱在这个地区活动,随手救人那是家常便饭。

3月25日晚上八点多,几名协和医院医生正在东单羽毛球馆打球,发现隔壁篮球场一中年男性突然倒地。几秒钟之内,6名医生已经到位。

此时,一名50多岁的男子躺在地上,一同打篮球的球友们已经拨打了急救电话。

双方共同努力,患者在现场就恢复了自主呼吸,随后患者被送到北京同仁医院急诊部。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

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5、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如在医院外抢救,心跳,呼吸出现后应急送医院观察,寻找心脏骤停原因,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

如何避免猝死悲剧的发生?

1、生活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 小时,尽量不要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平和。

2、经常运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最好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5 次。这样会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3、合理膳食。应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黏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4、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5、定期体检。一般来说,30 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若检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则要及早干预,避免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