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身体好却得了心脏病?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健康不能靠“自我感觉”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有些人会纳闷,自己平时身体挺好的,很注意饮食,运动规律,也不吸烟,怎么就得了心脏病或中风了呢?近期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一项研究称,自己认为很“健康”,但实际上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儿。
研究发现,在认为自己身体极好者中,约10%已有亚临床心血管病,但没有症状,这些人发生心脏病或脑卒中的风险较高。因此,自我感觉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01
“感觉身体好≠身体没那么好”
身体自我感觉好的人确实心血管病风险较低
那么,自我感觉身体好的人真的身体就不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上述研究对45~84岁没有心血管病的6764位成人进行了13年的跟踪,其中12%为华人。根据自我评估,健康状况分为极好、很好、好、差或一般四级。分析显示,自我评估认为健康的人确实更“健康”,因为这些人饮食健康、体力活动多、心血管危险因素也较少。
心脑血管疾病的源头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介绍,好的生活方式能减少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这些生活方式包括:一是戒烟限酒。烟草可以引起全身疾病,不仅仅是肺癌。吸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最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另外,尽量不饮酒,饮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饮食方面,少吃含盐、糖、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多的食物,这些食物是导致冠心病很重要的因素。三是要适度运动。保持吃动平衡,有利于血管及全身健康。最后一点还要心理平衡,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内而外养护心脏。
02
“保持冠脉不钙化的好处>感觉身体好”
身体好也存在冠脉钙化现象,其心血管病风险增加5倍
即使做到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能高枕无忧。上述研究显示,无论是何种健康分级,四组人群均有半数已有冠脉钙化。也就是说即便生活方式很健康,身体感觉保养得很好,但也存在冠状动脉已经病变钙化的情况。
冠脉硬化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也不易被人觉察,常常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才可以确诊。冠脉硬化是血管壁上出现钙过量沉积的现象,也就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形成一层骨骼样的坚硬物质,降低了血管的弹性。
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形式。轻度的钙化血管基本没有狭窄,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及服用药物等方法进行控制。严重的冠脉硬化会诱发心血管病,因为由于血液的影响,很容易形成栓塞或血管破裂。
研究也显示,即使自我评估健康极好,只要有钙化,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还是增加了5倍。
03
“身体好+自我健康评估并不能预测风险”
自我健康评估预测疾病的准确度不够
这就是说,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为了预防疾病,最好做相关的健康评估和疾病预测。一般来讲,做自我健康评估因为便捷好操作,是公众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但研究显示,在美国心血管病风险评分模型中,加入自我评估健康状况,却不会提高预测价值。该研究的作者认为,自我评估的健康状况尽管对判断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在预测心血管病方面的作用不如冠脉钙化评分。
自我健康状况评估常会通过评估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来进行,其包括可测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社会人口学因素:民族/种族、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
对危险因素的控制:用药依从性;
精神健康状况:抑郁和焦虑;
社会因素:社交孤立、情感困境。
通过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来看自己是否有比较高的心血管病风险。
一般来讲,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对心血管病预测有一定的帮助,能大概预测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但其预测水平却有限。
04
“做健康评估的准确度<做冠脉钙化评分”
评测钙化情况能更准确预测心血管病风险
上述研究发现,在基于传统危险因子的预测模型中,增加一项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可显著改善对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预测水平。
与冠脉钙化评分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
(1)可测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2)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种族/民族。
(3)不可估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PM2.5,二手烟。
(4)心血管病遗传倾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脏病预防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人布拉哈博士表示,冠状动脉钙化评分高,则表明人们有可能患上癌症、肾病、肺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因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常被用来预测心血管疾病。而且相对于只做自我健康评估,做冠脉钙化能更准确地评估患心血管的风险程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燕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