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简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涉及供应心肌血液的动脉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或斑块形成甚至破裂、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情况。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包括以下三方面即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治疗。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健康生活方式。
1.戒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而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导致冠心病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剧毒物质尼古丁所引起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地吸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吸烟对血脂代谢也有影响,能使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容易冠心病粥样硬化压、心肌梗塞等。由此可见,吸烟对冠心病影响很大。
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饮洒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而过量饮酒可诱发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发生的影响。
2.低脂低盐饮食,减少膳食脂肪,营养均衡。
对于冠心病尤其伴随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求每天食盐总量控制在6克以内,既可以防控高血压又可以降低血容量,为心脏减负。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低脂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但不宜长期只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红肉(猪、牛、羊)、动物脑髓、禽类的皮、蛋黄、蟹黄、鱼子、鸡肝、黄油等摄入。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健康人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患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面食过量也会导致机体将糖类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增加体重。多吃蔬菜和水果。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蛋白的摄入以白肉为主,如禽类、有鳞鱼等。饥饱适度,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有的专家建议以6-7成饱为度。
3.适当体育锻炼。
冠心病患者血压和脉搏正常才可进行运动;控制运动量。中午以后锻炼为好:因早晨和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常发生在早晨5时-中午11时,最适合冠心病患者的活动时间是晚上7-9时,如果有些人习惯清晨锻炼,在锻炼前最好空腹喝一大杯水;不进行竞技性激烈体育运动; 运动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餐前餐后不宜活动:原则上在餐后2小时以内不锻炼,运动后一小时内不进餐或饮浓茶; 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浴;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运动中保持心情舒畅;运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迎风锻炼;运动过程中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盒。
4.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是防止冠心病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5.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增加。所以要保持健康心理,平衡心态。
(二)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硝酸酯类药物: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等;
3.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等;
4.β-受体阻断剂:氨酰心安、倍它乐克等;
5.血脂调节药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菲诺贝特、烟酸等;
6.ACEI/ARB:卡托普利、氯沙坦等;
7.其他药物:利尿药物、补钾药物、抑酸药物等。
(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药物控制不良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首选急诊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结合使用血栓抽吸术、斑块旋磨术等。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治疗后复发,以及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或者患者出现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在针对并发症手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
介入治疗和外科冠脉搭桥术治疗后,患者仍需要接受长期的标准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