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易猝死,了解这些,关键时候能救命!
(一)认识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
(二)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心痹”、“真心痛”等范畴,以胸痛、胸闷、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较早,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云:“邪在心,则病心痛”,指出胸痹心痛的病位在心。《灵枢·厥病》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臂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三)冠心病的分型
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分为5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近年本病被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
(四)冠心病的发病概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35-64岁人群中约占2/3具有一项或多项罹患冠心病危险因素,揭示了我国冠心病易患人群的人数众多。
(五)冠心病的成因
1、吸烟
吸烟是诱发冠心病的强危险因素,在同等情况下,冠心病的患病机率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5-4倍。研究证实,被动吸烟者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吸烟可降低粥样斑块的纤维蛋白降解能力,进而导致纤溶与凝血动态平衡的破坏;同时可引起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其致病机制是:香烟烟雾中含有自由基、过氧化物等大量氧化物,可使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过氧化,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血脂异常
在冠心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是目前公认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主要是指TC、TG、LDL-C超过正常的范围和(或)HDL-C低下;临床上所说的高脂血症,则是指TC和(或)TG和(或)LDL-C增高。LDL-C颗粒小、很容易进入动脉内膜的下层,被巨噬细胞吞噬之后形成脂肪纹,细胞破裂会释放出大量胆固醇,最终作为粥样斑块脂质核心的主要成分。很多研究均提示LDL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LDL-C在各种脂蛋白颗粒所致AS的作用中是最强的,降低LDL-C的治疗可降低近期患心脏病几率达40%之高,还可能降低10年甚至更长的远期危险。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TG升高已经成为CHD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但各种降低TG的治疗措施却可明显降低CHD患者的患病率、病死率并改善预后。综上所述,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者高数倍,如果同时有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存在,那么患冠心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患冠心病的几率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而增加11%左右。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者相比,即使经过冠状动脉重建治疗,其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仍明显偏高。即使是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症状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4、高血压
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性别的血压升高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我国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群心血管病发生危险从血压110mmHg/75mmHg起呈连续正相关。相较于正常血压者,高血压患者CHD的发病危险至少增加2倍。
(六)中医对冠心病形成的认识:
1、饮食失调
如过食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含糖或脂肪过多的食物,或过食生冷辛辣,烟酒成癖,都易损伤脾胃,使中焦混浊,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痹阻心脉而发病;又如经常饥饱失常,最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推动无力,痹阻心脉,阻遏心阳而发病,所以饮食失调对诱发冠心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2、情志失常
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变化,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
3、劳倦内伤
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需要心气、心阳推动。过度劳倦耗伤心气、心阳,气虚鼓动无力,胸中阳气不展,阴寒内侵,血脉涩滞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心痛。
4、年迈体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已”,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增,心力渐退”。由此可见中老年人阳气虚衰,心阳不足,则容易诱发冠心病。
(七)冠心病的危害
1、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
3、冠状动脉性猝死
冠状动脉性猝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中~重度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至冠状动脉狭窄或微循环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心率失常。无心肌梗死时也可以发生猝死,此类病人通常有致心律失常性基础病变,如心室瘢痕或左心室功能不全。
冠心病的防治
少食清淡,少食膏粱厚味。《内 经》:“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如过食膏粱厚味,则易化痰浊阻滞心脉,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另外要限制食盐的摄入,以防“味过于咸,大骨气劳”。
2、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心阳受损。秋冬时节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或加重几率最大的时节,也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期,可谓名副其实的“多事之冬”。而中医先贤也在著述中提醒过冬日谨防“心病”,如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成,恐水克火,故宜养心”。避免冠心病加重或心梗发作,首当其冲是避免诱发原因,如避寒就温、以防感冒,减少活动、避免过劳,有效尽量的避开了诱发原因,可以保证心脑血管疾病减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发作可能性。
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
4、注重夜间的保健。急性心梗发病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晚上7点到凌晨2点的发病人数占到了全天的40%,这就需要人们注意避免昼夜温差变化带来的刺激以及晚餐过饱饮食带来的危害,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晚间的身心动态。
5、特别警惕患者身体的异常讯息。如数日或数周内乏力、胸部持续不适、症状变为频发、心绞痛而诱因不明显且服药休息均不缓解等,发现异常后如能及时施治往往可以使濒死患者转危为安,能安然过冬。
6、注意平时予以积极地对症治疗。坚持服药,并随身带药,如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之类的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7、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大便干结,便时用力而导致冠心病的突发。
8、推荐食疗方:
(1)“护心粥”:桂圆15g,莲子15g,茯苓30g,太子参15g,淮小麦(或大米)50g,甘草6g,大枣8枚。
(2)三七5g、山药20g、牛肉200g。煮熟,加盐。
(3)茶:茶含有茶多酚、维生素c,可降低血脂,增强血管弹性。
(4)山楂10g、银杏叶10g。泡茶。
(5)丹参10g、葛根10g,水煎,代茶饮。
(6)三七打粉,装入胶囊,每天2次,每次1.5g。
(7)心气虚——可吃人参、黄芪、或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等。
(8)心阳虚——可吃人参、黄芪、肉桂、干姜等温补阳气之亦食亦药之品,或用桂附理中丸等。
(9)心血虚——可服用猪血、大枣、阿胶、茯苓、藕,当归、黄芪炖鸡子,或用归脾丸、八珍丸。
(10)心阴虚——可多吃桂圆肉、莲子肉、麦冬、百合、大枣,或用生脉饮口服液。若入睡难,心烦难静,可服用天王补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