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有些谣言不可信,如胃疼就是胃癌,肝疼就是肝病……
我们常说,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是有三种癌症因为没有特异性症状,往往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
肝癌
“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肝脏是人体内代谢功能比较强大的重要脏器,正常人只需要1/3的肝脏,就能维持日常生理功能需要,因此肝癌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
1、胃肠道症状:当肿块增大到一定大小,影响到肝脏功能时,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厌油、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往往被认为是工作太辛苦、压力大、普通感冒等被忽略,当出现黄疸、肝腹水时才引起重视,而这时已到了肿瘤的中晚期。
2、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当体内的肿瘤长大,牵动了周围的组织和肝脏的外膜时,才有可能引发肝区疼痛。
高危人群:有肝癌家族病史者,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药物性肝损伤患者。
筛查建议: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若有异常,可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胰腺癌
胰腺,深藏在人体左上腹的最深处,与肝、胆、肠、胃等器官紧密相邻,其后方是错综复杂的血管和神经组织。正因为胰腺位置隐蔽,胰腺癌难以察觉,且又容易误诊,常常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临床中会有几种非常具有迷惑性的症状:
1、消化不良,误以为是胃病
我们都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有消化酶的参与,而胰腺是消化酶的生产地,如果发生胰腺癌,就会影响酶的分泌,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容易被误以为是胃部疾病。
除此之外,胰腺癌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也可表现为上腹胀痛、钝痛、灼烧痛等,采取蹲下、前倾坐位、全膝卧位会使疼痛减轻。
2、血糖升高,误以为是糖尿病
临床上有些医生看到病人血糖超标后,很容易想到糖尿病。当发生胰腺癌时,其分泌的一些因子可能导致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受损,从而造成高血糖。
如果中老年人突然出现血糖急剧升高,或血糖不稳定,或无糖尿病史人群突发糖尿病时,要及时做胰腺癌筛查。
3、出现黄疸,误以为是肝病
谈起黄疸,大家总会联想到肝脏疾病,如肝炎、胆囊炎等,但是胰腺肿瘤长在胰头处,既可压迫胰管,导致胰管扩张;也可压迫胆管,轻则导致胆管扩张,重则胆管完全梗阻,引起黄疸。
高危人群: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筛查建议: 40岁以上人群,进行胰腺B超、螺旋CT等相关检查。若肿瘤标志物CI199升高,也要引起注意。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高发的癌症,因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其位置隐蔽,不容易发现,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
常误以为是胃肠道症状:卵巢肿瘤的起病比较隐秘,早期没有明确的症状,很多卵巢癌患者往往因为胃部不适、纳差等症状而就诊;部分患者是因为腹部增大,通过检查才发现为卵巢癌。随着瘤体不断增长肿块会压迫肠道,感觉到腹部的饱胀等症状。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人群,尤其是与BRCA1/2有关的遗传性卵巢癌家族,更需提起注意;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肥胖、未生育以及绝经后使用性激素治疗的人群。
筛查建议: 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和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以及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三种癌症因为没有特异性症状,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平时对肿瘤的预防。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怕麻烦就拒绝去医院,正视疾病,才是对自己的健康以及对家人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