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全身调养(三)——盗汗症

文 / 九头仙艾
2021-03-24 18:40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常常在晚上入睡后感觉全身出很多汗黏糊糊的,但是在睡醒后汗又自动消失了......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无明显疾病的异常出汗则意味着身体需要调理。例如,白天动一动就出汗是气虚的表现,夜里出汗多醒来就止汗是盗汗现象。盗汗很影响睡眠质量,更影响心情。

那是因何而出现盗汗现象的呢!抵抗力低下,就是正气弱了。就易出现“疲劳”,出虚汗的症状。知道因何而盗汗再来看看艾灸是如何止汗的。

身柱穴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这个穴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温灸5~15分钟。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艾灸此穴可清宣肺气,疏散邪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 等。 合谷穴和复溜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两穴相配,各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对于汗液可以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先灸合谷穴,后灸复溜穴可以止汗。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

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复溜穴可补肾益气、温阳利水,主治自汗盗汗、神经衰弱、精力衰退、记忆力减退、手脚冰冷等。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温灸5~10分钟。

阴郄穴

仰掌,于尺侧腕屈肌肌腱桡侧缘,神门上0.5寸,横平尺骨头的下缘(头部)处取穴。主要功效滋养阴血,固表安神,沟通心肾。主治病症: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配合后溪穴主治盗汗。

方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后溪穴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后溪穴治疗盗汗有独到疗效,所以可在灸复溜的同时,加灸后溪。

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点燃艾条,在后溪穴上温和施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