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30年治愈,乙肝大数据出炉!
- 我国在乙肝领域已做的工作
- 乙肝问题未来研究方向与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传染病,给全世界的卫生事业带来极大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要消除乙肝。
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进展如何?还需要作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呢?今天通过一篇北京大学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的报告为大家解答。
2030年倒计时:中国消除乙肝努力之优选事项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也是实现 2030 年前全球消除乙肝目标的主要贡献者。
近 30 年来,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高,以及新生儿在出生时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 (HBV) 母婴传播】的覆盖率高(均高于 95%)。
然而,中国要在 2030 年前实现乙肝死亡率降低 65% 这一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2021 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目标,我们强调在中国进一步消除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重点行动。
目标如何实现?为了实现降低死亡率的影响指标,我们建议优先考虑诊断与治疗的服务覆盖率目标。
首先,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
其次,政府需要减轻患者接受治疗的经济负担。
第三,更好地协调现有国家规划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建立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的综合预防和控制系统。这样,中国才能在 2030 年消除乙肝的目标上取得进步。
流行率近三十年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由高度流行区向中度流行区转变,根据全国调查数据,调整1-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加权流行率由1992年的9.8%下降到2006年的7.2%,加权HBsAg预测值从1992年的9.8%下降到2006年的7.2%。
1992-2006年,1-29岁人群的患病率从10.1%下降到5.5%,2006-2014年下降到5.5%到2.6%。目前,估计有7000万HBsAg携带者(患病率为5-6%)。
检测与诊断为了增加检测覆盖率,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乙肝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监测。政府要求医疗机构在产前护理期间以及在接受手术、医院抢救、血液透析或侵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患者进行乙肝筛查。
疫苗覆盖率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在1992-2015年间,我国的乙肝疫苗覆盖率逐步上升,并且已经在2007年就超越了WHO的2030年目标。
挑战——如何降低死亡率?最上方深蓝色的线代表我国因乙肝诱发的肝癌的死亡率(逐年上升),第四条浅灰色的线是全球范围内因乙肝诱发的肝癌的死亡率;第二条浅蓝色的线代表我国因乙肝诱发的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的死亡率,第三条更浅一些的蓝色线代表全球范围内因乙肝诱发的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的死亡率。可以看出,无论是肝癌的死亡率还是肝硬化或者其他疾病的死亡率,我国均高于世界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率低导致的。
高覆盖率的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全球最难实现的目标。目前,据估计,中国只有1610万(19%)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2030年目标的90%)被诊断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目前接受了所需的治疗(与2030年目标的80%)目前只有1080万(10–11%)。
因此,降低因乙肝导致疾病的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首先,探索分层的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是必要的。
第二,为了达到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政府应为乙肝的诊疗提供财政支持,并减轻患者的医疗保健财政负担。
第三,通过增加诊断和治疗的服务覆盖目标,中国可以整合现有的与乙型肝炎相关的国家方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少低效的服务提供和碎片化;并建立从新生儿到成年整个生命周期的乙肝综合治疗模式。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74003; 81703240)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编号:2012ZX10001001 -002)资助。
作者:柳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