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肝泰田教授提醒肝病治疗的误区

文 / gyt柚子
2019-04-20 21:21

区一:肝病一定会传染

肝病种类按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病毒性肝病包括我们常说的甲肝、乙肝等,传染性较大;

非病毒性肝病有酒精性肝病、药物或毒物性肝病、脂肪肝等,这类肝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乙肝传染途径

误区二:大三阳一定比小三阳严重

大三阳、小三阳病情轻重不能直接判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临床上没有研究直接表明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症状轻。与大三阳相比,小三阳只是乙肝病毒不活跃,但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小三阳向肝硬化、肝癌转化的概率有时甚至比大三阳更高。因此,面对小三阳更需要提起重视。

大三阳与小三阳

误区三:丙肝没那么严重

很多人听到自己患了丙肝就感到庆幸,但事实是,丙肝并不如它鲜为人知的名称那样“低调”,相反,在全球导致死亡的十大感染性疾病中,丙肝与乙肝双双位列其中,每年全球有25万人因丙肝而死亡。慢性化程度高、隐藏性强、无预防疫苗是丙肝这个“沉默杀手”的三大法宝。

沉默杀手——丙肝

误区四:饮食越补越好

肝病患者的饮食强调均衡合理、营养全面,一味地进补,如服用人参、燕窝、蜂王浆等补品,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建议遵守医嘱,按照个人具体情况进补,不要吃得太过精细,粗细粮合理搭配。

补品

​肝病治疗的误区不仅仅在于上述方面,还在于用药方面的误区。目前、合理用药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全球每年约有1/3的病患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更为严重,约占用药人群的12%至32%。而在我国,肝病患者数量不小,肝病安全用药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药物性肝损伤

​实际上,很多肝病专家均认为,就目前肝病患者的治疗状况而言,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的患者为数不多。特别是病情得以基本控制的患者,很多听信虚假医药广告宣传,私自滥服“保肝药”和“转阴秘方”,大约有20%的肝炎肝病患者因用药不当而导致肝功能损害,普遍存在着以下三种误区:

误区一擅自用药换药

肝脏是进行药物生物转化和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之一。肝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各种进入肝脏的药物,常造成肝代谢负荷过重,发生内环境紊乱,加重肝脏损害。目前,经常有一些肝病患者,总是在大量服药,这些药物,对肝病的恢复并无太多益处,相反,反而加重肝脏的负担,损伤了肝脏的代谢,同时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肝炎患者用药过多,用药不合理或盲目用药,往往弄巧成拙,影响病情甚至加重肝损害。所以肝病患者在自我疗养中,在治疗肝病及其合并症或治疗同时存在的疾病时,应在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注意药品的服用剂量,切忌擅自用药。

误区二过分迷信进口药

有部分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固有的观念,始终认为国外的医疗水平及制药技术要远远高于国内,国外制药厂商研发的肝药制剂的疗效一定超越国内肝药产品,过分地信赖进口药物。这种过于信服进口药的观念也是一种误区,专家介绍,西药在国内经常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目前常用的西药有三十多种,绝大多数为“进口转内销”,这些药物在国外认为有效,但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有不同的亚型,欧美人不同于中国人,而中国的大江南北又有不同的亚型,所以适合西方人的药物未必适合中国人。

误区三迷信高价药及虚假宣传

在肝病治疗中,还存在一些肝病患者错误地认识 “药价越高,疗效越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患者的固有认识,一方面是某些医生在治疗过程当中的误导,另一方面一些低价伪劣药品搅乱了患者的判断力。

龙牙肝泰研发组田教授提醒: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治病也能致病。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药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理性看待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是降低肝病患者用药危害的重要前提。对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应当加强和普及教育,使患者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现象,引起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视,并及时通过有效途径防止意外的发生。